笔为文房用具之一。起于上古,沿用至今。“笔”字在甲骨文中已见有,为象形字。古代笔的形式多样,如毛笔、竹笔、苇笔等。本文所要讲的是毛笔。毛笔是我国传统的书写用具,因笔头,即书写部分以动物的毫毛制成而名。有寸毫、寸管、寸翰等代称,又有毛锥子、中书君等戏称。

    传说笔为秦人蒙恬所造,说秦将蒙恬率秦军伐楚,南下至中山,因见此处山兔毛甚佳,遂用以制笔,毛笔就此诞生,但此说可信度不高。出土的甲骨片上已有先以毛笔书写而后刻划痕迹,东周的竹简、缣帛上已广泛使用毛笔来书写。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中发现有春秋时期的毛笔,湖南长沙左公山出土有战国毛笔,河南信阳战国墓亦出土有竹杆毛笔,系将笔杆一端劈开数片,笔头夹于中间,缠以细丝,再涂一层漆而成,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毛笔,其形状与今之毛笔相近,即将笔杆一端挖成空腔,笔头塞于腔内。由此可见,蒙恬造笔的传说,实为开创性的改进了笔的形制。

    汉笔的制造承袭秦代,但更注重笔杆的装饰,唐秉钧《文房肆考图说》:“汉制笔,雕以黄金,饰以和璧,缀以隋珠,文以翡翠。管非文犀,必以象牙,极为华丽也”。又《西京杂记》“杂宝为匣,厕以玉璧翠羽,皆值百金”。由此可见,笔在汉代不仅仅是书写工具,已朝艺术品的方向发展,开后世皇室用笔奢靡之先河。汉代制笔的另一贡献是在笔杆上刻以制笔工匠的姓名,如“白马作”、“史虎作”等。后世制笔多刻工匠或笔之名,源于此。汉王充《论衡》:“知能之人,须三寸之舌,一尺之笔”。汉代一尺约合23厘米,而土出的汉笔长度多在此数左右,故知汉笔的长度已有定数。魏晋南北朝时毛笔种类繁多,工艺水平较前朝进步,最为明显的是注意采毫、选毫。署名晋王羲之的《笔经》:“赵国平原广泽,无杂草木,惟有肥草,是以兔肥;肥则毫长而锐,此则良毫也”。“唯八月寒暑调和,毫乃中用。背夹脊有两行毛,此毫尤佳”。采毫之后,“以纸裹石灰汁,微火上煮令将薄沸,所以去其腻也”。制作时“桀者居前,毳者居后,强者为刃,要者为辅,参之以〓,束之以管,固以漆液,泽以海藻,濡墨而试”。此时制笔名工较多,《说郛》引后蜀藩远《记文潭》“南朝有姥善作笔,以胎发作者尤佳。又有笔工名铁头,能莹管如玉,世莫传其法”。魏晋以前的笔罕有传世品,而墓葬出土之物则多有损坏,具体面目不甚清晰。

    唐代制笔业的中心在当时的宣州,其所制之笔多为上品,不仅为文人雅士所推崇,而且已经成为进献朝庭的贡品。唐白居易《紫毫笔》诗:“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饮泉生紫毫,宣城工人采为笔,千万毛中拣一毫。毫虽轻,工甚重,管勒工名称岁贡,君兮臣兮勿轻用。”诗句浅白而生动。唐笔以兔毫为主,笔头短而硬,蓄墨少而易枯,后来又创制了长锋笔,长锋笔的出现不仅仅是制笔业的一场革命,也为书法带来了纵横洒脱的书风。此时的制笔名工有陈氏、诸葛氏等。南宋叶梦得撰《避暑录》:“笔出于宣州,自唐惟诸葛氏一姓,世传其业”。其所制之笔在宋嘉钓、治平(1056-1067)年间已被视为珍玩,但能保存至今的极为罕见。日本奈良正仓院藏有中国唐笔,为斑竹管镶牙笔。笔管不事雕琢,唯笔管两端镶有象牙环扣,洁白细腻的象牙将斑竹的天然纹理衬托得更加美丽自然。

    宋代是我国制笔业成熟时期,尤其书法名家倍出,书风各异,促使笔工不断完善制笔工艺,毛笔的品种不断增加,特别是诸葛高所制无心散草笔,根基牢固,久用不散,一支可抵它笔数支,宋梅圣俞诗:“笔工诸葛高,海内称第一”。宋欧阳修诗:“软硬适人手,百管不差一。”除诸葛高外,当时的制笔名家还有新安人汪伯立,所制之笔与澄心堂纸、李廷?墨、羊头岭旧坑砚合称“新安四宝”进献朝廷。黟州(今安徽黟县)人吕大渊、歙州(今江西婺源)人吕道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程奕等人所制之笔为世人所推重。

    元代战事不断,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加之元代统治者视制毫技术为雕虫小技,致使制笔工匠南流,昔日地位显赫的宣笔为湖笔(今浙江湖州、嘉兴一带)所取代,成为独领风骚数百年的笔中之魁,并与宣纸、徽墨、端砚齐名,为文房四宝之一。湖笔的原料为当地特产的白山羊毛,其毛长色白,粗细匀称,柔润适中。所制之笔锋颖尖锐、修削整齐、丰硕圆润、劲健有力,后人以“尖、齐、圆、健”概括,称之为“四德”,被誉为“毛颖之技甲天下”。当时的制笔名家有冯应科,其所制之笔“妙无伦”,与赵孟畹淖帧⑶?淳俚幕?窕?⒊啤拔庑巳??薄4送饣褂凶ㄖ器?蟊剩???兴?玫恼沤?校灰灾苹蒲蛭脖拭??笔钡奈饔蛉酥懿?拢挥小傲脊ぁ敝??穆轿谋Φ热恕K淙凰未?岳矗?陀腥俗?攀詹孛?剩??卧??什患?写?榔罚?幢闶鞘站√煜轮帘Φ那骞?诟?布?蜒懊佟1988年在安徽合肥宋墓中出土了宋笔五支,均为竹制,笔杆之上不见有雕饰,亦不见有笔工名款。笔毫已朽蚀,仅残留笔心,即便如此,仍可了解到宋代制笔不尚奢华,工艺精湛的特征,堪称稀世之珍。

    明清两代,制笔工艺极为讲究,不但追求实用,更加注重装饰,特别是御用和官府用笔精致华丽,笔管之上或镂或雕,或描或刻,或镶嵌,或髹漆,堪称为精美的工艺品,当时便是达官贵人的案头清玩,今天更是收藏者不惜重金求之的艺术珍品。明代著名笔工有浙江吴兴人施文用,其笔多为贡品;杭州人张文贵,善制画笔,有“画笔以杭之张文贵为首称”之谓。清代著名笔工有江西临川人周虎臣,其选料讲究,以精美实用闻名,风行海内外,且子承父业,延续七代。还有王永清、王兴源、李馥斋等人。明清之笔除做工精湛外,宫中用笔多有年号款识,官府用笔崇尚奢华,而普通书画用笔则多有制笔工匠名款,或生产店家的名号。

    笔的收藏颇为不易,原因是除以实用为主的消费品外,笔毫极易为虫所蛀,长久保存难度较大,故收藏界有“墨陈如宝,笔陈如草”之说。

    笔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可按制作原料与笔毫的弹性强弱,分为软毫、硬毫、兼毫三种;也可按笔的形制与用途分为抓笔、提斗、斗笔、大楷、中楷、小楷等;亦可按笔毫的材料分为羊毫、紫毫、狼毫、鼠须等分类。上述分类法多为书画家所为,一般的收藏者多以笔杆的材质不同而分类,在这些收藏者的眼中,最为重要的是笔杆是否名贵,制作工艺是否精巧,而笔的用途则不在其间。笔杆也称笔管,是用手执笔的部分。其材质以取材容易、轻便实用,物美价廉的竹最为普遍。由于竹久杆必裂,故保存颇有难度,而墓葬出土之物又极易腐烂,故年代久远、保存良好的唐宋之物甚为罕见。目前所见皆为明清之物。明代一般的竹管笔多利用竹的天然纹理而不加雕饰,如表皮淡黄,有不规则的灰褐色和灰紫色圆斑痕的斑竹管;表皮淡黄,上有大小不等“红花朵”,各式各样的花朵连绵不断,象花瓣层层簇拥在一起的湘妃竹管等。官府用笔或高档笔则多有镶嵌,即除利用竹子的本色外在管的两端镶嵌有贵重物的扣环,而宫廷用笔则更为华丽,笔管上多有雕刻工艺。如明万历年间的竹雕云龙纹毛笔,管上雕有二龙戏珠纹饰,纹饰留青与笔管形成色泽上的反差,雕工精湛,纹饰清晰。特别是管顶长方格内阴文填蓝楷书“万历年制”款识,尤为难得,使我们可以了解明代竹管笔的风格特征。

    清代竹管笔的选材精致,多为斑竹、棕竹、湘妃竹。即使是宫廷用笔也较少雕刻,尽显竹子的天然纹理,与管两端的象牙环扣形成色泽上的反差。如清代的竹管三净羊毫笔,笔管色泽红润,凝重大方。笔管上刻有“三净羊毫”字样。笔管顶端镶有象牙环扣,笔毫白净圆润,锋颖为濡水透明状,为清代湖笔的典型。

    清代竹管笔的另一特征是笔管上常刻有表明笔毫性质的字样,如“小紫颖”、“净羊毫”、“净兼毫”等,并且大量使用吉祥用语作为笔名,如“万年清管”、“西清藻彩”、“泽被遐方”、“文星永耀”、“天章之汉”、“庆孚家国”等。象牙作为一种贵重材料,除做为笔顶的装饰之外,通体以象牙为管的亦不少见。古代有以“象管”来通称毛笔的,唐罗隐诗:“蛮笺象管夜深时,曾赋陈宫第一诗”。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中曾有玄宗命宫女十人侍奉在李白左右,每人捧一只象牙笔用嘴呵笔,使之软化写诏书的记载。明清时期,象牙雕刻更为普及,牙管笔较为流行,这大抵与使用者以其华丽贵重来显示自己的身份有关。1971年曾在山东邹县九龙山明鲁王朱檀(朱元璋第七子)墓中出土一只象牙管笔,管上刻有相向盘绕的龙纹,边饰以如意云头纹,雕工精细,装饰华美。清代以象牙为管较为常见,但仅局限于宫廷及达官贵人,民间则极为罕见,清代牙雕以奇峭清新,气韵生动为主要特征,这一点在笔管上表现得十分突出。管上所刻纹饰或山水、人物,或云龙,无不以刀痕的轻重、深浅来表现书画的笔墨意趣。象牙雕八仙狼毫笔,为清代器物,其管洁白细腻,挺直均匀,上刻八仙人物,刻工极为精湛,人物形态栩栩如生,管虽长不及尺,径不及盈握,但精工细作实非明代器物可比。象牙笔管除以雕刻为装饰外,还采用螺钿工艺进行装饰。螺钿即用螺丝壳或贝壳镶嵌在笔管上,形成有天然彩色光泽的花纹、图形。象牙螺钿笔为清代器物,笔管取象牙为胎,将事先裁好的薄螺钿片用胶漆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图案依次点上去,全部粘好之后,再涂以色漆,待漆干之后进行打磨,显露出螺钿图案。

    镶嵌螺钿笔管华丽异常,深受当时的达官贵人青睐,也为收藏者所看重。其镶嵌工艺极为精湛,不仅有贵重的象牙管镶嵌,也有漆管镶嵌,如镶嵌螺钿漆管笔,为清代乾隆年间所制。以硬木为胎,上嵌以螺钿,色泽极为明亮,光彩夺目,有一种不可言说的华丽之感。

    明清时见有以玳瑁为管的毛笔。玳瑁为爬行动物,形似龟,甲壳黄褐色,有黑斑和光泽,以玳瑁为装饰物可远溯汉代,《汉书?东方朔传》:“宫人簪?瑁,垂珠玑”。而以玳瑁为笔管则不多见。玳瑁管紫毫笔,为明代器物。笔管和笔帽均以玳瑁制成,通体有黄褐二色相间的片状斑纹,色泽莹润,微微透明。笔管顶部及帽的两端均镶有金饰,华丽异常。明清十分名贵的还有犀牛角笔管,由于犀角得之不易,故多为皇家器物。犀角管大抓笔,为清代器物。笔斗色泽灰黄,为犀角本色。笔杆略短,色泽乌黑,当是经染色而成。虽无任何人工雕琢之纹饰,但质地细腻莹润,极为珍贵。

    明代漆笔管较为流行,以木为胎,上饰彩漆,其色泽雅致,装饰极为讲究。黑漆彩绘镶嵌毛笔,笔管和笔套均髹黑漆为地,用彩漆、金漆描绘庭院人物,并嵌有金银片和螺钿,笔腔和笔帽的插口处均有铜镀金扣环。彩漆描绘精细,色彩华丽精美,镶嵌与漆绘及螺钿浑然一体,非常雅致。笔管上方有金漆楷书题鉴"大明宣德年制"款识。明嘉靖彩漆云龙纹管笔,笔管以髹黑漆为地,以彩漆和金银饰一升一降两色云龙。金龙为纯金打成金箔之后镶嵌,用刻刀刻出头尾鳞发,再以彩漆描绘。笔腔和笔帽的插口镶金扣环,金光灿灿,富丽华贵。笔管上方金漆涂地黑漆楷书"大明嘉靖年制"款识。彩漆云龙纹管笔,其纹饰与上器基本相同,做工极为精细,笔管上方有“大明万历年制”楷款。从上述三支笔的形制图案,题鉴等分析,当是皇宫中的御用品。明代漆管笔以雕漆管最为精湛,所谓雕漆是在木胎上将漆髹层层相加,每次上完漆后再剔出深浅花纹。据说最精致的雕漆工艺,髹漆可达百层,堪称最为精湛的手工艺品。明代雕笔管的漆层虽仅一毫米左右,但漆髹约在20至30道之间。山东邹县朱檀墓曾出土雕漆云纹管笔,为现存最早的一件器物。清代漆管笔仍继续流行,除黑漆描金,彩漆描金外,还有雕漆、剔漆等笔管。在笔管上以雕、填、剔的手法描绘图案,异常华丽美观。黑漆描金管提笔,管上粗下细,通体为黑漆描金,上有一百个篆书“寿”字,顶端和笔斗均饰有两周回纹,回纹之间饰以缠枝莲纹。漆色光亮乌黑,金光闪耀,非常华贵为清乾隆时宫廷器物。

    以木为笔管约始于秦代,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载:“秦笔……以柘木为管”。柘木为桑科,木质致密坚韧,是贵重的木料。秦汉以后,历代皆制木管笔,材质有乌木、楠木、檀香木、沉香木、丁香、柘木、花梨木、红木等。木管多以深沉的色调,纤细浮动、变化无穷的纹理取胜,少有雕琢显得大方稳重。雕琢过多,反掩盖本身的纹理及色彩之美。檀香木管笔为明代器物。管及帽均刻有卷草纹饰,虽刻工流畅,但不如光素器大方,为清代所不取。

    以玉为笔管在宋代就已经出现,但就目前收藏品来看较少,一则笔长且细,而玉材易折;二则玉本身硬度较高,笔管较难加工;三则保存不易,故目前所见多为明清之物。青玉雕龙管珐琅斗提笔,以青玉为管,玉质莹润,玉色乳白而闪绿,通体雕龙纹,雕工圆熟流畅,不见败刀,管顶镂空。笔斗为珐琅制,饰有云蝠纹饰。管、斗相接处镶金质扣环,华丽精巧,为清乾隆时宫廷用器。笔管多为竹、木所制,亦有其他名贵材料所制,而瓷笔管则十分少见,其精美的纹饰使笔不单纯具有书写功能,而且还成为具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明清之际,陶瓷工艺先进,瓷笔管较为流行,目前所见最早的为明宣德时器物,传世品中以万历较为常见。青花五彩笔管,为明万历时器物。笔斗及笔管下部饰以青花五彩云龙纹饰,笔管上部饰红彩钱纹,笔顶上下分别饰有青花双圈,内以青花书“大明万历年制”楷款。纹饰饱满而不繁缛,绘工细腻流畅,颜色艳丽而不俗气。从纹饰及胎质上分析,当是万历时宫廷用具。青花缠枝莲龙纹笔,笔斗及管的下部绘有青花纹饰,管上部分别为青花钱纹及回纹。绘工精细,纹饰线条流畅,尤为难得的是笔头完整无损。由纹饰、青花色泽及绘画风格分析,为明万历时宫廷用具。

    清代瓷笔管以乾隆时传世品较为常见,制作之精,纹饰之华丽更胜明代。粉彩凤纹瓷管笔,笔斗施以仿木纹釉,色彩、质地极为逼真,笔管以淡绿釉为地,上以粉彩绘凤纹,纹饰娇美,布局繁密,色彩艳丽。从纹饰上分析,当是乾隆时后宫所用之笔。青花矾红云龙纹瓷管笔,笔管纤细,通体施以白釉,釉质匀净,白中闪青。上以矾红彩绘云龙纹饰,绘工精湛,为乾隆时宫中器物。此外,还有以景泰蓝制成的笔管,由于笔管较重,使用不便,虽华丽美观,但与瓷管笔一样,均为赏玩笔。毛笔作为我国传统的书写工具,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工艺不断完善,技术不断提高,明清之际已达顶峰,特别清代,制笔名匠名店倍出,如北京的胡开文、戴日轩、李福寿,上海的周虎臣、李鼎和、杨振华、茅春堂,天津的俊昌厚,武汉的邹紫光阁,苏州的贝松泉,沈阳的胡魁章,杭州的邵芝岩等。在具体的收藏中当以为重点,而那些华丽异常的宫廷用笔,因存世稀少,价格昂贵,恐非一般收藏者的财力所能及,至于那些虽然作工精细,但无品牌之笔并非名笔,也不应在收藏之列。

    笔的种类:

文房四宝---笔

 笔之种类甚多,现在所使用的,以紫毫、狼毫、羊毫及兼毫最为重要。

    紫毫笔乃取野兔项背之毫制成,因色呈黑紫而得名。南北方之兔毫坚劲程度亦不同,也有取南北毫合制的。兔毫坚韧,谓之健毫笔,以北毫为尚,其毫长而锐,宜于书写劲直方正之字,向为书家看重。白居易紫毫笔乐府词云:「紫毫笔尖如锥兮利如刀。」将紫毫笔的特性描写的非常完整。但因只有野兔项背之毛可用,其值昂贵,且豪颖不长,所以无法书写牌匾大字。

    狼毫笔就字面而言,是以狼毫制成。前代也确实以狼毫制笔;但今日所称之狼毫,为黄鼠「狼」之「毫」,而非狼之毫。狼毫所见的记录甚晚,有人也以「鼠须笔」即狼毫笔,则狼毫之用便可推至王羲之晋代之前,但无法肯定。黄鼠狼仅尾尖之毫可供制笔,性质坚韧,仅次于兔毫而过于羊毫,也属健毫笔。缺点与紫毫相似,也没有过大的。

    羊毫是以青羊或黄羊之须或尾毫制成。考其始于南北朝之前,至秦时蒙恬改良之新笔已成制笔材料。书法最重笔力,羊毫柔而无锋,书亦「柔弱无骨」,故历代书法家都很少使用。羊毫造笔,大约是南宋以后才盛行的;而被普遍采用,却是清初之后的事。因为清一代讲究圆润含蓄,不可露才扬己,故只有柔腴的羊毫能达到当时的要求而被普遍使用。羊毫的柔软程度亦有差等,若与纸墨佩合得当,亦能表现丰腴柔媚之风格,且廉价易得,毫毛较长,可写半尺之上的大字。

    兼毫笔是合两种以上之毫制成,依其混合比例命名,如三紫七羊、五紫五羊等。蒙恬改良之笔,以「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即属兼毫笔。兼毫多取一健一柔相配,以健毫为主,居内,称之为「柱」;柔毫则处外、为副,称之为「被」。柱之毫长,被之毫毛短,即所谓「有柱有被」笔。而被亦有多层者,便有以兔毫为柱,外加较短之羊毛被,再披与柱等长之毫,共三层,所以根部特粗,尖端较细,储墨较多,便于书写。特性依混合比例而不同,或刚或柔,或刚柔适中,且价廉工省,此皆其优点。

    笔的选用方法:

    笔有「四德」,即「尖、齐、圆、健」,下面逐一介绍:
文房四宝---笔
 尖:指笔毫聚拢时,末端要尖瑞。笔尖则写字锋棱易出,较易传神。作家常以「秃笔」称自己的笔,但笔不尖则成秃笔,做书神彩顿失。

 选购新笔时,毫毛有胶聚合,很容易分辨。在检查旧笔时,先将笔润湿,毫毛聚拢,便可分辨尖秃。
文房四宝---笔

 齐:指笔尖润开压平后,毫尖平齐。毫若齐则压平时长短相等,中无空隙,运笔时「万毫齐力」。因为需把笔完全润开,选购时就较无法检查这一点。


文房四宝---笔 圆:指笔毫圆满如枣核之形,就是毫毛充足的意思。如毫毛充足则书写时笔力完足,反之则身瘦,缺乏笔力。笔锋圆满,运笔自能圆转如意。

 选购时,毫毛有胶聚拢,是不是圆满,仔细看看就知道了。

文房四宝---笔 健:即笔腰弹力;将笔毫重压后提起,随即恢复原状。笔有弹力,则能运用自如;一般而言,兔毫、狼毫弹力较羊毫强,书亦坚挺峻拔。

 关于这点,润开后将笔重按再提起,锋直则健。

 四德指的是笔本身的功能,选笔时也要顾及临摹的碑帖。所谓「用某家所用的笔,又写他那一种字」也。要判断所使用的是那一种笔,直接看他的字迹是最好的方法:风格健劲的,选用健毫;姿媚丰腴的,选用柔毫;刚柔难分的,则选用兼毫。笔的特性亦影响写出来的书法,如此才能臻乎书法之妙境。

 还有一点是字体大小方面,写大字用大笔,写小字用小笔。小笔写大字易损笔且不能使转自如,大笔写小字则杀鸡焉用牛刀了。 

    笔的保养方法:

  有了好笔之后保养也是十分重要的。启用新笔,首须开笔。将买回来的笔以「温水」泡开,且浸水时间不可太久,至笔锋「全开」即可,不可使笔根胶质也化开,否则就会变成「掉毛笔」,毫毛易于脱落。紫毫较硬,宜多浸在水中一些时间。

  润笔是写字前的必要工作,不可以笔一拿沾墨便要写字。方法是先以清水将笔毫浸湿,随即提起,也不可久浸,以免笔根之胶化开。之后将笔倒挂,直至笔锋恢复韧性为止,大概要十数分钟。笔保存之时必须乾燥,若不经润笔即书,毫毛经顿挫重按,会变的脆而易断,弹性不佳。

文房四宝---笔  之后才可开始写字,这「入墨」也是有很大学问的。为求均匀,且使墨汁能渗进笔毫,须将清水先吸乾,可以笔在吸水纸上轻拖,直至乾为止。所谓「乾」,并非完全乾燥,只要去水以容墨即可。「笔之着墨三分,不得深浸至毫弱无力也」,墨少则过乾,不能运转自如,墨多则腰涨无力,皆不佳。

  书写之后则需立即洗笔。墨汁有胶质,若不洗去,笔毫乾后必与墨、胶坚固黏合,要再用时不易化开,且极易折损笔毫。

  洗净之后,先将笔毫余水吸乾并理顺?同入墨之前?。再将笔悬挂于笔架上,可使余水继续滴落,至乾燥为止。需注意置于阴凉处阴乾,以保存笔毫原形及特性,不可曝于阳光下。保存笔之要领以乾燥为尚。

标签:文房四宝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