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四只猫”俱乐部
贵族夫妇
1898年春天,在巴塞罗那,毕加索结识了一位青年诗人卡萨吉玛斯。这位诗人成了他一生中最忠实的朋友。在诗人的介绍下毕加索加入“四只猫”俱乐部,那里到处弥漫着虚无主义、无政府主义和现代主义。当时毕加索年仅18,无钱无名,经常保持沉默,但一开口说话,总是锋芒毕露,妙语连珠。凭借大黑帽、宽领带和短背心,加上灯笼裤与深色长外套,即那套引人注目的艺术家的制服,毕加索很快地变成“四只猫”的中心人物。有人欣赏他,亦有人讨厌他。他的行为乖张、爱憎分明,但却不轻易表白;他爱热闹,也爱冷清,爱群居,也爱独处。可见,他的内在世界充满着矛盾:极端与对比。
“四只猫”俱乐部是一家招牌写着“四只猫”的艺术咖啡馆,两年前在巴塞罗那开张。咖啡馆的名字是为了纪念巴黎蒙马特尔那家著名的黑猫咖啡馆,它的老板是位巴黎迷。咖啡馆位于中国城附近,这一带曾是巴塞罗那的繁华地带,但现在已是脏乱不堪了。夜里常有艺术家、政治激进人物、诗人及流氓等在此作客直到黎明时分。城区内的巷子狭窄、曲折而且非常拥挤,地下室里挤满了酒店,烟雾肆溢。中国城的命名其实并无字面上的意思,倒是极具浓郁的西班牙风格。
街道的矮檐下回荡着弗拉门戈舞曲的浑厚歌声,也有不少午夜后才做买卖的小饭馆和有乐队的舞厅,热情的吉他演奏与卖淫女郎游荡在周围。“四只猫”俱乐部的地下长廊,经常举办小型展览。
1900年的2月1日,在朋友们的筹划下,举办了他在“四只猫”俱乐部的首次展览。毕加索的素描被挂在烟渍累累的墙上,150幅首次公开展出的作品,大部分是关于那些画家、诗人与音乐家朋友们的速写。可惜出师不利,观众对此反应平平,外界对此也十分淡漠。从商业角度看更是收益甚微,卖出去的画少得可怜、价格也低得可怜。现在,毕加索比任何时候都向往巴黎。巴黎,世界艺术的中心,现代主义的营垒。
夏季即将结束,巴塞罗那狭小的天地,已不能满足毕加索那较热切的心,他渴望获得更多的艺术是自由。同时和父亲家庭的关系也迫使他离开那里,他选择了巴黎。此时的巴黎――艺术的殿堂,充斥着印象主义和各种新的美术思潮和流派。他用了好几个月时间,认真翻阅各种法国艺术杂志,研究斯坦兰和劳特雷克的插画,从中吸收营养。动身之前,毕加索为自己画了一幅肖像,他在人像的眉毛上连写三遍“我即王国”。那是他的护身符,是他的权力的吉祥物,保佑他不受恐惧与怀疑的侵扰。
10月,他与卡萨吉玛斯搭乘火车,前往梦想中的天堂――巴黎。
6、毕加索与和平鸽
狂乱/拥抱
1940年8月,法国首都巴黎沦入希特勒法西斯之手。西班牙的艺术大师毕加索正侨居巴黎,他整天沉闷地坐在自己的画室里,仇恨地听着街上坦克的轰隆声。在他东邻的小木楼上,住着一位叫米石的老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米石老人失去了一只左臂膀。现在他的儿子和儿媳都参加了反法西斯的游击队,老人与12岁的孙子留辛相依为命。留辛难耐寂寞,在家养了一群白鸽。他将竹竿顶端绑上宽宽的白布条,挥动竹竿,引导鸽们离巢、飞翔和归巢。毕加索有时作完画,便来到小木楼和这一老一小一起放鸽,彼此之间结成了深厚的友谊。
不久,前线传来留辛父母阵亡的噩耗。突然失去双亲的留辛,似乎一夜间长成了大人。在他幼小的心中燃烧起仇恨的怒火,他突然觉得竹竿上绑着的白布条如同投降于法西斯的小白旗。在人们眼里,红色象征着复仇的火焰。因此,留辛断然将竹竿上的白布条解了下来,换上了火炬似的红布条。当毕加索看到留辛高擎“火炬”时,感叹道:“战争祸及巴黎,也使孩子们早熟。”
然而,毕加索万万没料到,就在他赞叹过孩子的第二天清晨,疲倦的毕加索忽然听到枪声,他马上起来开门,米石老人手捧一只血淋淋的鸽子闯进了他的画室。老人泪流满面,悲痛欲绝地说起刚发生的悲剧。原来今天天刚亮,当留辛正要导引鸽群离巢时,巡逻的德国士兵看到了竹竿上显眼的红布条,就像野兽似的冲上楼,狠狠打了孩子一拳,硬说留辛“举红旗”是向游击队报信。德国士兵把留辛从窗口扔了出去,孩子的两只小手还紧紧地抓住高楼的窗沿。那些德国士兵拿枪托去砸他的手指,孩子就这样摔下楼,死了。随后,那些士兵又对笼子里的鸽群一阵乱扫。毕加索抚摸着老人手里奄奄一息的白鸽,也难过地落下了泪。米石老人央求大师说:“毕加索啊,求你画下留辛的最后一只鸽子,来纪念我那在法西斯枪下悲惨死去的孙子吧!”毕加索默然地接下了这只小白鸽。
这时,东方已经泛白。毕加索把负伤的小鸽放置在临窗的画案上,一道阳光正好照在窗台。奇迹出现了,极通人性的白鸽竟扑飞着带血的翅膀,艰难地站了起来。它那红玛瑙似的双眼里,竟然闪动着晶莹的泪光。这时,毕加索怀着满腔的愤慨拿起画笔,在画布上描绘出一只栩栩如生的鸽子。当毕加索画完最后一笔,小白鸽倒在了画案上,永远闭上了双眼……
7、热血沸腾的西班牙斗牛
西班牙斗牛的季节是由三月十九日“巴仑西亚的火节”开始,到十月十二日的“沙拉哥沙的比拉尔祭”结束,但正式的时期是六月至九月之间。通常在礼拜天与假日举行;遇上天气不好时,便停止举行。提到马德里的斗牛,当以五月十五日的圣伊西都罗节开始到六月初为止,这段期间是最为有名的斗牛季节。
斗牛承自久古以来的西班牙传统。斗牛士的一举手一投足均有其特殊意义,并有严格的作法与规定方式。斗牛场上斗牛的最後命运是死亡,而斗牛士是以其生命为赌注来争取胜利的。
比赛开始时间,一般是斗牛场的一面被太阳照耀,而另一面却已是阴凉的黄昏。这样的时间段在春秋一般是五点至六点左右,在夏天则是七点至七点半前後。比赛时间需要两个钟头,开场是由六头牛和三位斗牛士出场表演来拉开序幕。
入场券的种类可分为:“阴凉”、“起初日照,然後阴影”与“日照”等三种坐位,上席是“阴凉”的最前列坐位。入场券售票处出售当天的入场券,限中午以前购买。当天中午以後可直接在斗牛场售票口购买。当地旅馆也接受代购,但需办理手续费。
斗牛所用的牛也需经过专业饲养。一般是在农村少有人迹的地方设专人放养,需要4-6年。据说只有这样放养的牛才能保持凶悍和勇猛的野性,即使受伤也能无所畏惧,继续进攻。
入场式开始时,先奏雄壮的乐曲,然后二十来名身穿华丽绣花紧身衣、紧腿裤、头戴三角帽的斗牛士在两名骑士的带领下列队进入斗牛场,雄赳赳气昂昂地绕场一周,向观众致意。最后由主席台宣布斗牛表演开始。
一场六条斗牛每条体重都在370-500公斤之间。每一场斗牛过程都需20分钟左右。开始前由主席台负责向观众介绍牛的名字、年龄和体重。
斗牛的过程是扣人心弦的。当斗牛场的旁门一打开,凶暴的公牛便奋不顾身地冲进场内,它左冲右突,在沙地上漫无目的地狂奔着。这时,五六个斗牛手就会挥舞着红绿两面的斗篷,交替来挑逗它,刺激它狂怒。接着,两名身骑骏马的刺斗士,手持长矛,直奔公牛而来。公牛毫不示弱,朝着身披护甲的骏 马直扑过来,骑士便找准机会用长矛直刺牛背。不一会儿,牛背便血流如柱,惨不忍睹。公牛全然不管身负重伤,性情变得更加暴躁和疯狂。
紧接着出场的是两名梭镖手。梭镖手必须将带弯勾的梭镖准确无误地插入正在流血的牛背处,每次两镖,共投三次。他们必须具有非凡的勇敢,因为要在一两秒内迎面完成投镖的动作;同时还须具备非凡的职业技巧,否则投出的镖就会弄偏或掉在地上。公牛中镖后,疼痛难忍,变得更加怒不可遏,难以控制,见到任何对象就会红着双眼冲过去。
在这关键时刻,真正的斗牛士――杀牛手出场了。杀牛手上场后并不急于杀死公牛,他要按部就班地完成一整套规定的动作,即用斗篷来回逗公牛,而且动作要干净利落,没有一点破绽,使疯狂的公牛完全顺从他的意志旋转,直至把公牛累得筋疲力尽,口喘粗气。这时,主席就会宣布授予杀牛手结束公牛生命的权利。于是,杀牛手这才举起长剑直刺牛的心脏,顿时鲜血迸涌,不可一世的公牛便立刻栽倒在地,在剑下丧生。乐队高奏凯歌,斗牛士在乐曲声中接受观众的祝贺。
衡量一个斗牛士水平的高低,关键是看他是否能一剑干净利索地把公牛杀死。如果是这样,主席便会将牛耳割下赠给他;如果表演特别精彩,还给赏加一条牛尾。这是对斗牛士的最高奖赏。
但是,在鲜花和掌声中也有悲剧发生。一些精明剽悍的勇士在表演中不是被公牛的尖角抵成重伤,就是丧生在斗牛场上,令人感到悲惨和遗憾。斗牛士如果三次不能把牛杀死,便会名誉扫地,终身被逐出斗牛场,而这条牛在获治伤口后,将象神一样被供养起来,不再参加表演。
西班牙的斗牛之所以会久经不衰,而且让观众如痴如醉,其主要原因在于,它不仅表现出了高超的艺术,而且代表了一种民族精神。斗牛爱好者认为,斗牛是一场真正的竞技活动,是一场人与动物之间力与勇的生死搏斗!斗牛是勇敢的象征,是英雄气概的表现!
但也有人反对这项传统活动,认为斗牛是残忍野蛮,极不人道的。比赛中不是牛死就是人亡,应当禁止和废除。尽管争论不休,但这种富有民族特色的竞技,仍然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观众。
8、大师语录
支肘的小丑
艺术家汇聚由四处而来的情绪和感受,它可能是来自天地四方的触发,可能是一小片纸张的激发,可能是脑中一闪而逝的印象,甚至可能是一张蜘蛛网带来的联想。所以在天地万物间,没有什么是艺术家不能入画的,然而我们必须取其好,所有我们可以发现的好,自己的作品则例外。我最不喜欢抄袭旧作,但若让我观赏一些前人所画的素描,并允许我从中取材,我绝不犹豫……
画家必须承受灵感源源不断和肠枯思竭的两极状态,这也正是艺术的奥秘。我在枫丹白露的森林中散步,我竟患了绿色消化不良症,我得把这份感觉抒发至画布上,而绿色便主导了整幅画。画家作画,好比是吐露心中感情,记录视觉印象的紧急需求,而人们竟攫取其成果为衣来蔽体。他们竭其所能地取其所需,最终却一无所获,他们只不过是以懵懂不解为自己裁剪新衣,上自神明下至绘画,他们却随心所欲,为所欲为。这也就是为什么钉在墙上挂画的钉子,其实是绘画摧毁者的原因。对画家而言,画的本身永远有其-定的重要性;但当它被买走并悬挂于墙上之日起,它的重要性便转移到另一层面;所以相对地,创作的价值也一落千丈。
学院派的美学教育是错误的,老师不仅欺骗了学生,而且手法是如此的天衣无缝,以致于我们连一丁点儿事实真相的影子都再也无法寻回,万神庙、维纳斯、仙女乃至纳尔西斯的美都是谎言。所有的人都想看懂画,但为何不试着去理解鸟儿的歌唱?我们为什么喜欢夜色、花朵等环绕于身旁的事物,却不试着去了解它们,而对绘画却如此苛求?尤其是大家都知道艺术家努力创作亦基于生活所需,艺术家自己也是这世上微不足道的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并不需要赋予艺术比自然万物更特别的重要性。那些企图要解释图画的人,大部分的时间都浪费在迷路歧途之上。前一阵子,格特鲁德•斯坦因高兴地对我表示,她总算知道我的一幅画要表达的是什么――三个音乐家,而那只不过是一幅静物画!
9、毕加索与插画
斗牛系列版画
锐利的线条感、用色及设计,及对字母、印刷文字和字体的喜爱,促使毕加索在插画上一展长才。不论是杂志封面、海报、版画,在绘画设计方面毕加索很少不亲身尝试创作。有些时候,他的版画成为古籍如奥维德的《变形记》和布丰的《自然史》等书中的插图;有的时候,他为诗制作版画,以版画艺术来装饰文字,强调文字并赋予诗作节奏与美术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