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在中世纪是以拉丁语为官方语言、罗曼语为民间语言的天主教国家,9世纪开始出现戏剧和文学作品。
    中世纪戏剧 主要存在着宗教剧和世俗剧两种戏剧形式。
    宗教戏剧是以圣经教义为题材的中世纪戏剧的统称。在9世纪前后,出现了以耶稣受难、天使向圣母及使徒显灵、耶稣升天为内容的瞻礼式戏剧。10世纪前后,以圣经故事和天主教教义为题材的戏剧形式逐渐形成。 13世纪开始出现有情节的故事表演,如《亚当的故事》,并出现衔以歌颂圣母为主、后亦讴歌使徒的奇迹剧。到14世纪,一切宗教题材的戏剧都被称为神秘剧。
    神秘剧先是在教堂内配合弥撒形式进行演出,也在圣诞节、复活节等重大庆典上演出。13世纪时,演出由教堂内移至教堂外广场上举行。最早的表演者是僧侣、修道士和神学院学生,用拉丁语演出。随着戏剧走出教堂,演出对象从善男信女扩大到广大民众。教会为了取悦于民和适应露天场地演出,不断增强戏剧表演的成分,在广场上演出时开始搭台。演出原则是戏剧情节与地点同时变化,或将代表地点的全部布景并列置放台上。地狱、天堂各居一端,中为尘世。这种方法一直沿用到17世纪上半叶。
    13~14世纪市民阶级逐渐发展壮大,他们的情趣喜好开始在戏剧中有所表现,平民的代表小丑在戏剧里的重要性逐渐显露。在愚人节、国王喜庆日等狂欢场合里,杂耍艺人、游吟诗人编排了不少描写世俗生活的闹剧。这时期的神秘剧以讴歌耶稣、圣母、圣灵为其表,以表现尘世生活为其里,已经初具人情意味。神秘剧流传下来数十部,最著名的为《耶稣受难神秘剧》、《圣母奇迹剧》等。吕特博夫的《狄奥菲尔奇迹剧》是公认的代表作。15世纪主要剧作家是马尔卡德(14世纪末~1440)、格雷班(15世纪下半叶)、米歇尔(1430~1501)。
    随着城市的繁荣和市民阶级的壮大,中世纪中叶产生了市民戏剧。宗教戏剧、古希腊罗马文化以及学校教育对世俗戏剧有一定影响,流浪杂耍艺人和哑剧演员技艺的流传是市民戏剧产生的重要因素。13世纪时,阿拉斯城成立了杂耍艺人行会,法国最古老的喜剧于此出现。J.博代尔(?~1210)的神秘剧《圣徒尼古拉的戏剧》是第一部充满世俗生活情趣的宗教戏剧,市民戏剧的喜剧特色十分浓厚。阿拉斯人市民亚当(1230~1288)是13世纪杰出的喜剧家。他努力表现时代风貌和社会现实,他的牧歌式戏剧《罗班和玛丽的故事》歌颂一对机智勇敢的牧羊青年男女如何挫败贵族骑士的破坏而结为良缘。这种诗体说白加唱的形式被视为喜歌剧的先驱。他的《叶棚剧》讽刺犀利、语言诙谐,被称为14世纪出现的愚人剧的雏形。皮卡第地区是市民戏剧的摇篮,喜剧形式的世俗戏剧在这里获得巨大发展。
    15世纪以后,戏剧行会纷纷出现,"无忧少年"与"拉巴佐什"最负盛名,对世俗戏剧起了推动作用。这时,世俗戏剧体裁多种多样,有戏剧化寓言剧院、愚人剧、牧歌式戏剧、闹剧、道德剧和由同一演员以变换声调、表情来表现人物矛盾冲突的独脚戏等形式。戏剧还是此时市民表白自己见解的唯一形式,因此往往在剧中抨击时弊,例如戏剧独白《巴尼奥莱的自由射手》便是对法王查理七世于1448年建立祸害百姓的自由射手卫队的直接抨击。世俗题材的神秘剧为数亦不少。
    巴黎愚人剧组织首领P.格兰戈尔(约1475~1538)的代表作《愚人王子》全力支持法王路易十二对教皇的斗争,表达了新兴市民阶级盼望王国安定统一的愿望。1512年此剧于巴黎首演,轰动一时。
闹剧《巴特兰律师的闹剧》被誉为15世纪市民戏剧此起彼伏,宗教戏剧日渐衰微。1548年11月7日,巴黎议会下令停止演出神秘剧,宗教戏剧受到致命打击。这是文艺复兴运动在戏剧领域取胜的标志。市民戏剧行会众多,封建贵族逐渐脱离市民戏剧演出活动,从而出现了以喜剧为主的市民戏剧与贵族文人戏剧的分化。
   J.杜.贝莱(1522~1560)、E.若代尔(1532~1573)、J.格雷万(1538~1570)、R.加尼埃(1545?~1590?)、J.de拉.塔伊尔(1533~1611)的剧作或理论明确提出反对愚人剧、闹剧、道德剧,倡议创作"真正的悲剧和喜剧"。若代尔1552年写的《被俘的克莉奥佩特拉》是法国第一部悲剧。拉.塔伊尔的《论悲剧艺术》对戏剧理论进行探讨,倡导模仿古典戏剧,首次提出古典主义"三一律"原则。加尼埃是他们之中唯一受到市民观众赞许、反映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倾向的文人戏剧家。他的剧作影射现实生活,反映资产阶级意愿情趣。代表作《犹太女人》(1583)和其他悲剧一再为职业演员选中并四处演出。
   16世纪意大利即兴喜剧和西班牙以爱情与命运的矛盾为主题的传奇文学传入法国,对宫廷文人戏剧产生了一定影响。广大市民则继续欣赏集市上的闹剧演出。喜剧逐渐成为传奇、抒情诗歌和现实主义描写的混合物,既不体现资产阶级的要求,也不表达广大市民的愿望。16世纪的悲剧是诗体剧,喜剧有诗体亦有散文体,从形式到内容都还不成熟,喜剧有诗体亦有散文,从形式到内容都还不成熟,处于向古典主义戏剧的过渡阶段。
    古典主义时期戏剧 17世纪是法国君主专制的绝对王权全盛时期,在文艺和思想领域古典主义占主导地位。这时期戏剧成就突出,人才济济,对后世的法国戏剧影响深远。
    古典主义戏剧的前期代表人物是A.阿尔迪(约1570~约1632),他共写有近700部悲剧、悲喜剧和牧歌式戏剧,有51部传世。他使悲剧更接近舞台,并在剧中探讨情节的一致性。梅列(1604~1686)的《索福尼斯贝》是按"三一律"写成的第一部悲剧。
     P.高乃依是古典主义戏剧的创始人。他在1636年创作的《熙德》反映了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与封建贵族意识的斗争,由巴黎马莱剧院首演。夏普兰(1595~1674)受法王路易十三的首相、枢机主教黎塞留指使,撰写《法兰西学院关于〈勒熙德〉的感想》,尖锐批评作者违反"三一律"。政治压力和自身的局限影响了高乃依以后的创作,他恪守"三一律"写出了典型的古典主义英雄悲剧。但他仍在《论戏剧诗》、《论悲剧》和《论三一律》中充分阐述了自己的戏剧思想。他共写了《贺拉斯》、《西拿》、《波利耶克特》等30余部剧作。
   J.拉辛是古典主义的悲剧后期代表作家。他的悲剧作品鲜明地反映出他对社会矛盾尖锐化的深刻感受,《安德罗玛克》(1667)、《布里塔尼居斯》(1669)、《爱丝苔尔》(1689)、《阿塔莉》(1691)等代表作,表现出拉辛对绝对王权的批判态度。他的悲剧加强了心理分析,有明显的政治倾向。
   1625年左右出现巴罗克喜剧。P.斯卡隆(1610~1660)的喜剧创作以滑稽怪诞著称,反映了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观点。市民戏剧衰落之后,即兴喜剧、木偶剧和喜剧表演是共同占据集市演出场地的重要剧种,并对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形成产生影响。
    15世纪行会演剧活动兴盛,16世纪出现职业演员剧团。1629~1680年,国王的喜剧演员剧团一直在勃艮第府演出。1629年鲁昂流动演员剧团莅临巴黎,在当时显贵僧侣聚居的马莱街区演出,并建立了马莱剧院。
   法国喜剧演员把中世纪闹剧和愚人剧的表演方式保存下来并予以发展。戈蒂埃.加吉尔(1573~1633)组成的三人喜剧表演于17世纪初,在勃艮第府演出轰动巴黎。这些喜剧演员的精湛演技和巧妙的喜剧构思直接影响着喜剧创作和表演技巧的发展。
    莫里哀是古典主义时期现实主义喜剧的创建者。他是剧作家、剧团经理,又是导演、演员。他创作了几十部喜剧,其中最杰出的有讽刺贵族"沙龙"矫揉造作风习和资产者附庸风雅的《可笑的女才子》(1659)和《太太学堂》(1662),批判宗教势力伪善的《达尔杜弗》(1664)和批判贵族阶级荒淫无耻的《唐璜》(1665),揭露资产者吝啬贪婪本性的《吝啬鬼》(一译《悭吝人》,1668),赞扬仆人比主人机智、蔑视封建等级观念的《司卡潘的诡计》(1671)等等。他的喜剧爱憎分明,思想激进,同情民众,具有民主主义思想,法国18世纪的文学艺术是在资产阶级启蒙思潮直接推动下发展的。古典主义作品的演出持续不断,1680年法兰西喜剧院成立且极为活跃。同时,"启蒙时代"的戏剧亦以其鲜明特色面世。
    A.-R.勒萨日(1668~1747)的政治喜剧《杜卡雷》(1709)揭露法国贪污腐化的官场,公演使大商人、包税人和金融家惊惶失措。莫里哀讽刺世态的喜剧传统由勒尼亚尔(1655~1710)和F.丹古尔(1661~1725)继承。拉.萧塞(1692~1754)继承了资产阶级写实倾向,其喜剧被叫做"感伤喜剧"或"流泪喜剧",因其剧场效果先使人感伤落泪,最后以喜剧收场而得名。P.C.de马里沃(1688~1763)致力于创作以爱情为主题的喜剧。重要创作有《爱情与偶遇的游戏》等。
    以狄德罗和伏尔泰为代表的启蒙戏剧的共同点是借笔下人物直接传播启蒙思想。
    伏尔泰(1694~1778)遵循古典主义"三一律"创作法则,以写诗体悲剧为主,题材广泛。主要特征是表述启蒙思想家的战斗精神,攻击君主政体及教会势力。主要剧作为《布鲁图斯》(1730)、《扎伊尔》(1732)、《凯撒之死》。勒坎(1729~1778)、勒库弗勒尔(1692~1730)等人以出众演技为伏尔泰悲剧的演出做出贡献。
    百科全书派主将狄德罗是启蒙戏剧理论奠基人。他写过《私生子》等3部剧本和许多重要戏剧论文。他主张打破古典主义传统的悲剧喜剧之分,建立实际上是市民戏剧的"严肃戏剧",后人称之为"正剧"。他还十分重视表演艺术,著有《谈演员的矛盾》,专门讨论演技。狄德罗在戏剧理论上的建树具有划时代意义。
    博马舍是18世纪后半叶法国最重要的剧作家。他的喜剧《塞维勒的理发师》(1772)和   《费加罗的婚姻》(1778)吹响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号角。博马舍喜剧的出现意味着古典主义喜剧向资产阶级喜剧的过渡业已完成。
    这时期,巴黎的重要剧院有法兰西喜剧院、意大利喜剧院和喜歌剧院。舞台上的一项重大变化是:自中世纪宗教戏剧演出沿用下来的并列置放布景被取消,改为按幕按场改换绘景。舞台机械装置有所发展,灯光照明亦有改进。1784年法兰西喜剧院公演《费加罗的婚姻》时,首次用油灯为舞台演出照明。绘景服装华丽。
    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产阶级意识到戏剧作为宣传手段在革命中的作用,提出"戏剧应该教育民众"的口号。革命派还有意建立人民剧院。1791年1月31日,立宪议会宣布取消了王室的戏剧审查制度,允许演出自由。本年内有数十家剧院呈请开业,其中的共和国剧院以专门演出支持革命的新剧目而闻名。这时期创作了大批配合或直接宣传革命和革命战争的悲剧和时事剧。资产阶级革命使演员终于获得了公民权,彻底结束了过去受歧视被侮辱的悲惨处境;还成立了保护剧作者合法权益的剧作家协会。
19世纪戏剧 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制。拿破仑执政后,于1802年决定为法兰西喜剧院恢复政府津贴及原有特权,1806年颁布政令,宣布法兰西喜剧院、歌剧院、喜歌剧院及皇后剧院为主要剧院。1812年发布关于法兰西喜剧院组织管理原则的命令,使戏剧大为繁荣。19世纪初,欧洲其他国家戏剧传入法国,加速了法国浪漫主义戏剧的形成。
    浪漫主义戏剧要求创作自由,强调个人感情,借历史传统题材反映社会现实。1827年,雨果在剧本《克伦威尔》序言里清算了古典主义。从此浪漫主义戏剧在法国剧坛占了统治地位。1829年,大仲马(1803~1870)的历史剧《亨利一世及其宫廷》(1829)和A.de维尼(1797~1863)的《威尼斯的摩尔人》的首演是浪漫主义戏剧的胜利。
    1830~1846年是浪漫主义戏剧鼎盛时期。1830年的7月革命推翻波旁王朝,大资产阶级掌握政权。这时,具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和人道主义思想的进步作家开始意识到艺术的"社会职能"。这种思想在雨果的《爱尔那尼》、《逍遥王》、《吕伊.布拉斯》,维尼的《夏特东》,大仲马的《安东尼》等剧中都有程度不同的表露。
    浪漫主义戏剧代表作家是雨果和A.de缪塞(1810~1857)。1830年雨果的《爱尔那尼》首演,因反动势力捣乱掀起轩然大波。它意味着法国浪漫主义戏剧的确立。缪塞在他的诗剧《水性扬花的玛莉亚娜》、《坏小子洛朗梭》等剧中,以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剖析和细腻描写为浪漫主义戏剧另辟了蹊径。
    伴随着浪漫主义戏剧的演出,导演出现了。画家、服装设计家为使演出更接近于真实地做出了贡献。浪漫主义戏剧还对歌剧、芭蕾舞剧产生了深远影响。
    巴尔扎克(1799~1850)的现实主义巨著《人间喜剧》对当时戏剧有所影响。他的剧作《做纸花的姑娘》、《继母》等亦于1851年前相继演出。
    在喜剧领域里,19世纪初情节剧十分流行,代表作家为R.-C.G.de皮克塞雷古尔(1773~1844)。浪漫主义极盛时期,出现了结构精巧的佳构剧,代表作家斯克利布(1791~1861)写了近350部这种描写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男女风情的喜剧。
    塔尔马(1763~1826)在大革命时期用自己的悲剧艺术为革命派效力,是博得拿破仑称赞的悲剧演员。悲剧女演员拉歇尔(1820~1858)以表演自然、不落俗套,名扬法国。女演员多瓦尔(1798~1849)的出色演技为浪漫主义戏剧占领舞台做出了贡献。德比罗(1796~1846)为当时著名哑剧表演大师,首创哑剧人物皮埃罗(情场失意的恋人),一举成名。
    第二帝国时期,戏剧的商业化进程趋于完成,巴黎的戏剧生活十分活跃,歌剧、轻歌剧也很繁荣。E.奥吉埃(1820~1889)、V.萨杜(1831~1908)、拉比什(1815~1888),特别是小仲马(1824~1895),是19世纪后半叶的重要剧作家。
    小仲马的剧作取材于现实生活,反映当时社会问题,代表作《茶花女》(1852)反映交际花、高等娼妓的所谓"半上流社会"问题,《金钱问题》和《私生子》也触及资产阶级社会问题。奥吉埃代表作《普瓦里埃先生的女婿》肯定资产阶级伦理道德。多产作家萨杜是斯克里布佳构剧创作手法继承人,并且发展到蔑视历史真实、只求技巧运用的地步。E.拉比什是通俗笑剧代表作家,代表作有《意大利草帽》等。他们基本上是迎合资产阶级观众趣味的喜剧作者。
    E.左拉(1841~1902)、龚古尔兄弟、A.都德(1840~1897)以及贝克(1837~1899)的自然主义戏剧创作于第二帝国直至巴黎公社以后,称雄数十年。左拉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精神的《苔菜丝.拉甘》(1873)和《拉布具有批判继承人》(1874)为自然主义戏剧开路。都德的《阿莱城的姑娘》(1872)是自然主义戏剧杰作。H.贝克的《乌鸦》(1882)和《巴黎妇女》(1885)等剧符合自然主义描写生活横剖面的要求,并且还深刻地暴露和讽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病,被视为自然主义戏剧大师。
E.罗斯丹(1868~1918)是新浪漫主义剧作家,代表作《西哈诺》于1897年首演时轰动巴黎。在法国生活的比利时作家梅特林克是象征主义戏剧大师,主要写诗剧,以《玛莱娜公主》、《佩列阿斯和梅丽桑德》、《丁达奇尔之死》等剧闻名于世,《青鸟》是他的代表作。
    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条件发生巨大变化,文学戏剧领域产生了各种流派、思潮。自然主义戏剧,在表演和导演方面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以安托万(1857~1943)为首的一批导演和演员通过舞台艺术实践做出重大贡献。安托万于1887年创建的自由剧院强烈追求真实,他的全面革新是从舞台实践的各个方面用各种形式进行的。吕尼埃-波埃(1869~1940)于1893年创办的作品剧院主要成就是向法国观众介绍了象征主义和神秘主义戏剧。还有,对超现实主义,现代黑色幽默派以及荒诞派戏剧均有影响的雅里(1873~1902),以闹剧《于比当大王》闻名于世。
    商业戏剧主要在巴黎繁华地区的林荫大道上建立的商业性剧院演出,林荫道戏剧因而得名。明星制于此时出现,它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林荫道戏剧是通俗戏剧,以上演市俗喜剧为主,剧作家往往专为某明星写戏。S.贝恩哈特(1844~1923)以演出不朽名作及反串小生见长。大柯克兰(1841~1909)台词表演功力出众,热情洋溢,富有魅力。穆内-絮利(1841~1916)擅长演出古典悲剧和体现当代名家剧作内涵。S.吉特里(1860~1925)则是多才多艺的林荫道戏剧表演大师。
    19世纪工人运动遍及欧洲大陆,思想进步的文学家和艺术家同情劳苦大众。法国出现了人民戏剧的口号,宗旨是针对专门取悦资产阶级林荫道戏剧和歌舞杂耍,建立广大民众能受到教育和普及戏剧艺术的剧院。1892年,第一座人民剧院在伏日山区建立,当地工人用方言演出莫里哀的《屈打成医》。著名小说家戏剧家罗曼.罗兰(1866~1944)积极为建立"寄希望于人民"的"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一种新的戏剧"而奔走。他创作的关于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剧如《群狼》、《七月十四》和《丹东》都间接反映了他的人民戏剧思想。
20世纪戏剧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戏剧状况基本上是19世纪的延续。以上演文学性剧作著称的剧院有安托万剧院、艺术剧院,还有科波(1879~1949)于1913年创建的老鸽巢剧院。
    1919~1939年这20年里,J.科波的老鸽巢剧院的艺术实践对当代法国导演表演艺术有深远影响。C.杜兰(1885~1949)于1919年创建作坊剧院,L.茹维(1887~1951)于1922年成为香榭丽舍喜剧院院长,G.巴蒂(1885~1952)于1922年创建幻影剧院,还有著名演员兼导演皮托也夫(1884~1939)从日内瓦来到了巴黎。这4位最杰出的导演兼表演艺术家各有特点,又都具备创新精神,是反对戏剧商品化的社会中坚。1926年7月6日,他们组成卡特尔,和商业戏剧展开激烈竞争。他们既演出本国和外国优秀古典剧目,又上演当代著名剧作家如克洛代尔(1868~1955)、J.季洛杜(1882~1944)、科克托(1889~1963)和J.罗曼(1885~1972)等的戏剧。此外,导演兼演员F.热米埃(1869~1933)深受人民戏剧运动影响,于1921年建立国家人民剧院。一些实验性小剧院亦纷纷出现,其中由维德拉克和An.阿尔托(1896~1948)于1927年创建的阿尔弗雷德.雅里剧院以先锋派演出闻名一时。
    流派种类繁多是这20年的又一重要特点。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神秘主义对法国戏剧影响最为突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引人瞩目的戏剧创作倾向是存在主义戏剧。J.-P.萨特的《苍蝇》借古喻今,讽刺德国侵略者没有好下场;《禁闭》提出"他人就是地狱",从理论上阐释了人的存在的荒诞性。他的其他名剧还有《死无葬向之地》、《恭顺的妓女》等等。加缪(1913~1960)的《误会》、《卡利古拉》也是产生过一定影响的存在主义名剧。
    戏剧理论家、剧作家兼演员阿尔托是超现实主义者。他是"残酷戏剧"理论创始人,《戏剧及其两重性》为其代表作。他的戏剧理论对50年代以后一些戏剧家,诸如法国的尤内斯库、贝克特、热内,英国的布鲁克(1926~ ),波兰的格洛托夫斯基(1935~ )以及60年代出现的机遇剧都有程度不等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50年代在法国出现的荒诞派戏剧摈弃传统戏剧创作手法,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鲜明特色。代表作家有贝克特(1906~ )、E.尤内斯库(1912~ )、An.阿达莫夫(1908~1970)、热内(1910~1986)。特点是借助舞台场景和人物形象表现存在的荒诞性,而不是通过合乎逻辑的语言达到这个目的。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最后一局》、《美好的日子》,尤内斯库的《秃头歌女》、《椅子》、《犀牛》,J.热内的《女仆》、《黑人》、《屏风》,是荒诞派戏剧代表作。这些作品曲折地反映了战后人们的精神空虚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荒诞与虚无的感受。
   J.阿努伊(1910~1987)、M.埃梅(1902~1967)、比耶杜(1927~ )、萨拉克鲁(1899~ )等戏剧家的创作各有特色,以讽刺幽默等手法在不同程度上反映现实生活。阿拉巴晨(1932~ )、杜比雅尔(1923~ )、杜拉斯(1914~ )、奥巴迪亚(1926~ )等剧作家曾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被称为荒诞派第二次浪潮代表,他们的剧作从各种角度表现对西方当代社会的感受,又被统称为先锋派戏剧。A.加蒂(1924~ )是法国著名政治戏剧家,60年代为其创作旺盛时期。塔迪厄(1903~ )是风格独特的先锋派独幕剧、室内剧代表作家,又因创作广播剧闻名。维纳维(1927~ )是创作从批判现实主义戏剧转向描写日常生活琐事的称作日常戏剧的剧作家。他们在戏剧创作上各有建树,在当代剧坛上均有一定影响和地位。
   J.维拉尔(1912~1971)在两次大战间崭露头角,是优秀的表演导演家和戏剧活动家。他遵循人民戏剧运动宗旨,于1947年在阿维尼翁首创戏剧艺术节活动,于1951年被任命为国家人民剧院院长兼总导演。
   J.-L.巴罗(1910~ )是与维拉尔齐名的著名导演表演艺术家和戏剧活动家,擅长哑剧表演,是公认的先锋派大师。他与妻子著名演员M.勒诺(1903~ )曾率领自己组织的勒诺-巴罗剧团奔赴世界各地演出。
    50年代后,法国戏剧出现了以导演为中心的倾向。其中的优秀者有兼导演、演员、剧作家于一身的R.普朗雄(1931~ )、P.谢罗(1944~ ),他们在国际上享有盛名,擅长导演歌剧、创造撼人心魄的大场面即所谓图象戏剧;国家人民剧院院长、导演维泰兹(1930~ )崇尚梅耶荷德,导演传统及当代剧目时多赋予新意;A.姆努什金(1939~ )创建的太阳剧院是受60年代风行一时的美国生活剧院影响和五月风暴法国大学生戏剧运动相结合的产物;还有以导演荒诞派戏剧闻名于世的先锋派导演R.布兰(1907~1984)等等。他们都为当代法国戏剧舞台实践做出了贡献。
    20世纪著名演员有皮托也夫演员世家。女演员有马利.贝里(1900~ )、马利亚.卡萨列斯(1922~ )、查姆阿(1901~1964)、波贝斯库(1896~ )、M.勒诺、黛芬.西莉(1932~ )。优秀男演员首推表演大师G.菲利普(1922~1959),此外尚有吉特里(1885~1957)、索兰诺(1920~1962)、维托德(1915~ )、威尔松(1921~ )等。著名哑剧家为M.马尔索(1923~ )。所有这些优秀表演艺术家都以各自所长为法国戏剧舞台增色生辉。
    纵观法国戏剧1000余年的发展演变,法兰西民族特色极为鲜明。古典主义戏剧展示了法兰西封建文化的辉煌灿烂;启蒙时期的戏剧奠定了资产阶级戏剧的基础;19世纪以后,流派纷呈,竞相争艳。法国戏剧对欧美戏剧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世界戏剧大家庭中的佼佼者。
标签:戏剧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