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的过门

京剧知识

过门,就是演员在演唱之前,由乐队演奏的引子和在演唱之中的间奏,俗称“垫头”。什么板式的唱腔就要有什么样的过门,有经验的观众一听过门就知道演员要唱什么板式,什么调门,什么节奏,甚至能分出演唱者是老生,还是老旦,是青衣,还是花脸。还能听出是梅派,还是张派,是《宇宙锋》的反调,还是《祭塔》的反调。可见过门不仅起到定调,定腔的作用,还能起到渲染情感,烘托气氛与衬托表演的作用。例如《智取威虎山》中“打虎上山”的导板过门,就以鲜明的音乐形象表现出杨子荣跃马驰骋林海雪原的意境。唱腔中的小过门,小垫头,实际上起到我们说话中逗号、句号和感叹号、问号的作用,使演员在唱腔中加强语言的功效和给予调整气息的气口。  过门,有大过门,小过门,整过门,半个过门和花过门,大的慢板过门约十小节,简化的二六板过门则只有一小节(原为十二板)。优秀的琴师能够在过门和唱腔交接之处拉出很好的过度,俗称“肩膀”,使演员很自然地启唱。有的能够通过过门给演员的表演增色生光,例如谭元寿先生演唱《打金砖》时,在过门中出场,这时,琴师燕守平就使用连续的花过门,以表现皇帝出场时隆重和威严的气氛,使舞台气氛骤然一变,如果在这里仍采用平常的慢板过门,就不会收到如此热烈的剧场效果。在拉《遇皇后》老旦上场的慢板过门时,燕守平就采用相当于原板的尺寸加快和加花的双过门形式使这段慢板显得紧凑、挺拔、铿锵有力而没有冗长之感。但是,在演员演唱中不顾唱腔本身所表现的情感在过门中加花的做法是不足取的。

京剧的调门

京剧知识

我们常听京剧演员说某某唱正工调或六字调,也有说工半调,六半调的,由于过去以正工调为京剧舞台的标准调门,所以又有正工老生和正工青衣的说法。原来我国古代音乐中乐器的定调以笛或箫为准。通用的笛分为七调。即上字调,相当于今之降B调;尺字调,相当于今之C调;小工调,相当于今之D调;凡字调,俗称趴字调(可能是4字调的谐音),相当于今之降E调;六字调,相当于今之F调;正工调,又称五字调,相当于今之G调;乙字调,相当于今之A调。

所谓上、尺、工(小工)、凡、六、五(正)、乙,这七个调门或称音调是以我国传统戏曲记录曲调的文字谱,即工尺谱中的七个音符来命名的。按现行简谱来对照,相当于阿拉伯数字为音符的1、2、3、4、5、6、7七个音符。因曲笛中各音调的定调都是以小工调为基础,要看各调中的“工”音(即3)相当于小工调中的什么音,就定为什么调名。例如正工调中的“工”音相当于小工调中的"五"音,所以称五字调,又称正工调;凡字调的“工”音相当于小工调的“凡”音,所以称为凡字调,又称趴字调;乙字调的“工”音相当于小工调的“乙”,所以称为乙字调,以此类推,遂形成上、尺、工、凡、六、五、乙这七个音调。由于现在通用简谱或五线谱,尤其是大演样板戏的时候,京剧与西洋乐队联袂演出,六字调,小工调的叫法就更不时兴了,所以现在都以CDEFGAB这七个英文字母取而代之了。

 

京剧的角色

京剧的角色是根据男女老少、俊丑正邪分成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以演历史故事为主。它的富有装饰性和夸张性的人物造型-脸谱,是显示人物性格、辨认善恶忠奸的象征与其辉煌艳丽的头饰服装,都成为京剧独特的风格。传统剧目约有一千三百多个,常演的有四百多个。

京剧知识京剧知识

老生/《甘露寺》     小生/《柳荫记》

""分为:"老生"--指成熟的中年男子,以正派人物或帝王将相出现。"小生"--表现的是青年男子。

京剧知识京剧知识京剧知识京剧知识

青衣/《贵妃醉酒》 武旦/《穆桂英》  花旦/《拾玉镯》老旦/《秦香莲》

""分为:"青衣"--指中年妇女,一般指贵族家庭的夫人、小姐。"武旦"--指能打斗的女性。"花旦"--指青年小姑娘,社会底层的女性,如"丫鬟"。

京剧知识京剧知识

武净/《战宛城》铜锤/《打龙袍》

""指各类花脸,一般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男性人物。

"末"也属老生类,但在年龄上应更老,思维糊涂,生活在底层的老人。由于化妆时在鼻梁上抹以小块白粉而俗称"小花脸",又同净角的大花脸、二花脸并列而俗称"三花脸"。

京剧知识京剧知识

文丑/《群英会》   武丑/《连环套》

""指小花脸,大多也是表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间义士等多表现机敏、滑稽。

 

冠帽盔巾

京剧知识

京剧的后台分为大衣箱、二衣箱、三衣箱、盔头箱、旗包箱、梳头桌等各司其职。盔头箱,即负责演员头上所戴的冠、帽、盔、巾和髯口、耳毛、鬓发等。  

冠,为帝王所戴的平天冠,九龙冠,后妃所戴的凤冠,皇子或少年中显赫人物所戴的紫金冠;  帽,有软硬之分,也有贫贱之别。有帝王所戴的皇帽,也有穷苦人所戴的毡帽。有官僚所戴的纱帽(亦有忠纱、奸纱、圆纱、相纱之分),也有鞑帽、侯帽、僧帽、皂隶帽、罗帽。罗帽为家院(佣人)和武戏中的武士所戴,又有软罗帽和带绒球的硬罗帽之分,太监所戴的称太监帽,李逵和武丑中朱光祖等所戴的称蛐蛐帽。  

盔,有元帅所戴的帅盔,及赵云所戴的夫子盔,马超所戴的倒缨盔,项羽所戴的霸王盔,高宠所戴的扎巾盔,典韦所戴的虎头盔,孙悟空所戴的钻天盔,扈三娘所戴的蝴蝶盔,中军专用的中军盔,山大王所戴的草王盔等。  

巾,多为便帽,如陈伯愚所戴的员外巾,赵高所戴的相巾,梁山伯和祝英台所戴的文生巾,诸葛亮所戴的道巾和陈宫所戴的高方巾,以及许仙专用的许仙巾,林冲所戴的将巾,唯有关羽所戴的夫子巾,黄忠、窦尔敦、史文恭所打的扎巾可在官场中使用。

除以上四种外,还有观音菩萨所戴的观音兜,诸葛亮(借风)所戴的九龙箍,鲁智深所戴的月牙箍,岳云所戴的叫垛子头,乔玄所戴的相貂,杨继业所戴的金大蹬,铫期所戴的金貂,杨洪所戴的沙锅浅,丑婆所戴的彩旦箍,虞姬所戴的渔婆罩等,也属冠帽盔巾四类,只是叫法不同而已。此外,在冠帽盔巾之中还可以随人物和剧情的需要加配一些配件,如异族人可加雉翎狐尾,有的可加飘带,绸条,面牌,茨菰叶,铲头等。

 

标签:京剧知识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