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1592-1652)字觉斯,号嵩樵, 又号痴庵,别署烟谭渔叟。孟津(今河南孟津)人。幼时家境十分贫寒,过着"不能一日两粥"的生活。明天启二年(1622)中进士,累擢礼部尚书。王铎身逢乱世,仕途多变,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明崇祯帝自缢于景山。马士英等在南京拥立福王,待为东阁大学士。入清后,他降清,清授予他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王铎由明朝旧臣变为清廷新贵,在以气节自持的明代遗民眼中是被鄙夷的贰臣,因此,他始终抑郁不乐。入清之后,王铎做了8年的官,于顺治九年病逝故里。乾隆帝时,朝廷借敕编《四库全书》之际,查毁了王铎的全部书刊,并将王铎列入《贰臣传》。
王铎博学好古,工诗文。好古博学,诗文书画皆有成就,尤其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 他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中说:“元章(米芾)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赵、董辈所能及也。”他的墨迹传世较多,不少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
王铎的行草书特别是长条幅草书,以惊人的笔力,奇矫怪伟的体格,浑厚淋漓的笔墨,达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他的书法线条形成是极富个人特色的。他既不雷同于历史上各名家,也异于同时代各家。他那霸悍雄强,扛山举鼎的笔力是数百年来无与抗行的。
明末书坛受董其昌书法的影响,追求所谓俊骨逸韵。王铎等人反其道而行之,以“敏而好古”为标帜,追求雄强、激烈的风格和对动荡的内心生活的表现。王铎一直不断地从王羲之、王献之的作品中汲取,后受米芾影响,使之成为创造个人风格的有力支点。其笔力雄键,苍老劲疾,尤长于布局,居然有北宋大家之风。
王铎一生,出入枢要,位尊爵类。书法艺术格调堂皇,名重当代,有“神笔王铎”之美誉。时人赞其字有锥沙印泥之妙、龙跃虎卧之致、松涛云影之幻、造化入神之奇。独具纵中有敛(形质美)、草中有楷(性情美)、错落有致(节奏美)、今有有古(韵味美)四大特点,既继承发扬了宋晋书坛传统,又开创了明末清初时代新风,在中国书法史上留下了光辉一页。
王铎书法艺术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追求古典的书法精神,不断推陈出新。王铎在取法上,尊羲献、溯篆棣、取唐宋,各代书法精华无不纳入其师法之中。二是对中国书法技法的完善和风格创新的贡献。王铎的书法技法,是从二王、颜、柳、旭、素、米、黄诸家技法提炬而成,并拓展和体富了书法的技法,其个性化风格渗入前人的多种风格,同时在用墨方面也突破了前人,成功地使用涨黑法,这就更增加了书法的作品的神采,而自成一家。王铎在总结历代书家风格特征之后,创雄强力感的书风。在雄强书法流派的不断完善和书风多样化方面,王铎为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以骨力洞达、流动多姿、变幻无穷而驾御书法的结构和用笔,使书法作品产生出强烈的运动力和行挚力,达到了前无古人的字法造势特征。
王铎《行草自书诗》,书自作诗六首,纸本,纵26.9厘米,横16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首署“君宣年家兄翁判南康赠以六首”,末款“己卯正月弟王铎具草”。左钤“王铎之印”、“烟潭渔叟”印。“己卯”为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王铎时年47岁。本幅无藏印,亦未见著录。
王铎的行草书不以势重,信笔挥洒,极具自然之态。此卷书法笔势连绵,字间虽连带不多,但笔断意连,行气贯通,运笔流畅。此卷为王铎中年时所书,恰是其书风形成时期,故颇具苍郁雄畅之风,“兼有双井天中之胜”,属王氏中年时期之典型作品。
王铎《行书诗卷》
(点击图片看大图)
王铎《赠张抱一草书诗卷》自署书于崇祯十五年(1642)。绫本。草书。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自作诗七律五首?凡七十五行,共3636字。横469厘米,纵26厘米。
明崇祯十五年,王铎流寓怀州,受到张公祖的款待,并有诗作赠他,一是《赠张抱一行书诗卷》,一是《赠张抱一草书诗卷》。款署“崇祯十五年三月夜”,可知与“壬午春莫书於怀州公署”的行书五律长卷乃同时所书。张抱一,名培,浙江平湖人,擅写山水,兼通医道。卷中以“公祖”称之,此人应是怀州的地方官。本卷的书写时间既与上述两幅巨制相吻合,落款内容又与当时王铎与张公祖频繁往来的经历一致,可被视为此卷确系王铎真迹的佐证。
崇祯十五年王铎五十岁,经历过对二王、东晋和米芾长年累月的执着学习,终于完成了“自化”。其此前的作品,对二王与米芾"如灯取影,不失毫发"(钱谦益《牧斋全集?有学集》),到《赠张抱一行书诗卷》和《赠张抱一草书诗卷》时,已摆脱了“仿”的痕迹,有了主体性较强的跌宕雄逸的意态。而《赠张抱一草书诗卷》亦是王铎草书长卷迄今所见较早的一件。
附图释文: ……锦瑟琪华待醍醐。 汴京南楼 夷门萧瑟俯晴空,万事欷献向此中。梁苑池台新萑苇,宋家艮岳老苔丛。牧人壕外时驱犊,猎骑天边晚射鸿。旧月多情依汴水,滔滔东去更朦胧。
崇祯十五年三月夜 洪洞同邑弟王铎具草 抱翁公祖教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