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碰到有些朋友遇到动体就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更不用说进行独到构思和艺术表现了。不过再仔细想想也情有可原,拍摄动体自有一定的规律,假若对此一无所知,自然不能得心应手。拍摄动体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凝固”动体,一种是“虚糊”动体。面对动体究竟如何处理,在客观情况许可的前提下,还得看拍摄者的意愿和宗旨,这恐怕也算是“意在笔先"吧。
然而,拍摄动体最常用的是“凝固”法。平时,对于动体我们是司空见惯的,海陆空都有。人、动物、自然物和人造物都可成为动体。可是在特定场合中的动体,特别是快速动体,有时往往难于看清其“真面目”,如果用摄影手段使动体在高峰时一下子“定格”,我们便能端详其细部,了解其来龙去脉,感悟其精神力量,欣赏其动势美态。比如,凌空腾飞的威武雄姿,互不相让的勇猛格斗,飞流直下的汹涌瀑布,奔腾向前的飞驰摩托,若清晰地留在摄影画面上,难道不令人惊心动魄、为之动容吗?
拍摄“凝固”性的动体照片的关键,是采用高速快门速度。一般来说,1/500秒快门速度已足以能对付大多数动体,有时1/250秒也行,但对于极快速的动体,如下坡滑行,那就不得不用更快的快门速度。当然,一般情况下使用1/2000的速度基本可以凝固拍摄中可以遇到的99%的场面啦。对于dc拍摄动体最好是带快门优先挡的(也称快门先决式)。其次,拍摄动体经常要远距离进行,因而少不了用远摄镜头。但这种镜头使用时易于抖动,所以需稳稳握住,有必要尽可能的使用三脚架固定好。大变焦镜头的远摄端的孔径比较小,可以考虑高一点ISO的档位(当然啦,DSLR在这个场合会有相当的优势的),这样才能用上足够快的快门速度。远摄镜头因焦距长而景深小,这既是优点又是缺点。一方面,景深小聚焦要绝对精确,否则动体会模糊不清;另一方面,用得好可使背景虚化,突出清晰的动体。
当然,到底多高的快门时间才是合适的,这个问题要看实际情况来分析。
具体来说,“凝固”动体的快门速度取决于三个因素:动体的动速、动体的动向和动体与相机的距离。
一般的规律是,动体的动速愈高,所需的快门速度愈快(动体的动向和与相机的距离不变);动体与相机的距离愈近,所需的快门速度愈快(动体的动速和动向不变);动体的横向运动与斜向运动、竖向运动相比,所需的快门速度前者最快,中者次之,后者更次(动体的动速和与相机的距离不变)。
掌握了这一规律,不仅能根据三个因素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快门速度,而且还可增强应变能力。举例说,你想拍摄一个动体的“凝固,,影像,而可以采用的快门速度由于种种原因又达不到所要求的那样高,这时你可变换一下拍摄位置,或是迅速后退,拉大拍摄距离,或是调头换一个角度,变横向为斜向、竖向,从而容许把快门速度减慢。此外,利用某些动体在运动过程中出现的短暂停顿,比如跳高到达顶点的一瞬,快门速度也不必很高。
具体非要量化描述的话,我给出一个经验算法:
动体-快门速度
慢步行走;手势-1/500秒
快步行走;时速为16~24公里的车辆-1/1000秒
体育运动、跑步,时速为32~64公里的车辆-1/2000秒
奔跑的动物、飞鸟,时速约为105公里的车辆-1/4000秒
如果动体的运行和镜头成45度斜线方向,快门速度按上面所列的减半。如果动体和镜头成垂直方向运行,用上面所列速度的1/4就够了。同样,如果影像缩小,可以相应地减低快门速度。例如:将距离增加一倍(或者使用缩短一半焦距的镜头),影像的大小就会减半,所需快门速度也就减少一倍。
拍摄动体也可用“虚糊”法。把动体拍成虚糊影像的目的在于强调运动的速度和力量,夸张动态的猛烈性和激越性,渲染一种紧张气氛。
虚糊动体的基本手段是借助慢速快门速度。就快门而言,快门速度愈慢,动体就虚糊得愈厉害。如果选用的快门速度介于充分“凝固”影像和完全“虚糊”影像之间,那摄取的影像可能很有趣,即动体动得慢的部分是清晰的,动得快的部分是模糊的。此外,虚糊某一动体至少得采用何种快门速度,虚糊的程度如何,这与动体的动速、动向和与相机的距离密切相关,就是说,动速高、动向与相机的视向构成的角度大、距离近,虚糊动体的程度就愈高。倘若在慢速快门曝光的过程中再故意晃动相机,势必造成“天旋地转”,全景模糊,产生十分强烈的动态效果。如这幅照片,由于在1/8秒的曝光期间旋转相机,结果形成迅猛的“旋风”式动感,使比赛的激烈气氛和参赛者的拼搏精神跃于画面。
为使拍摄虚糊动体可用上慢速快门速度,所以很必要使用低iso设置,要是光线比较亮,有时还需加用中灰滤光片,以减少进人相机的光量。
还有一种处理动体的方法是追随拍摄,最终可取得动体基本清晰、背景虚化的影像,产生间接动感效应。所谓追随拍摄,就是摄影者手持相机,以与动体同等的速度紧跟动体行进,在恰到好处时就转身拍摄,这样,动体虽然被留住了动态,但背景却因相机的移动可能出现众多的动线,从而给人一种动体在“动”的感觉。不过要注意的是,追随拍摄中的快门速度不宜太快,不然会把背景给“凝注”,丧失应有的效果。通常,快门速度以不高于1/60秒为宜,除非追摄特别快速的动体,那就另作别论了。
追随摄影主要用于表现动体的"动态"和"速度"有下面几种追随法:
① 平行追随.相机与动体的行进方向成90°,拍摄时,相机平行追随动体.
② 纵向追随.当动体纵向运动时,相机随之纵向追随.如小孩向上荡秋千,相机向上转动.
③ 弧形追随.当动体弧形运动时,相机随动体运动,弧形追随.
④ 圆形追随.当动体圆形转动时,相机圆形追随.
⑤ 斜向追随.当动体由高处下降时,相机可斜向追随.
⑥ 变焦追随.拍摄者在面对动体在镜头轴向移动时利用变焦镜头在变焦中追随拍摄。这时动体的四周会出现放射线条,动感很强。
拍摄的要领是:当把动体对焦清楚后,随动体向前移动的方向,从远向近拉镜头,即从短焦距往长焦距拉动。如动体向后移动时,也可从近向远拉镜头,也即从长焦往短焦拉.变焦追随时,用左手拉动焦距,右手按动快门,在拉动焦距中按快门.背景要选择有景物的地方,这样才能在变焦时,出现迸发式的线条。拍摄时,因动体迎面而来,所以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拍摄前要选择安全拍摄点,以免被动体撞伤。
另外,拍摄时的背景选择其实十分重要,许多朋友在抓拍的时候只关注了主体,忽略了背景的选择最终拍摄失败。追随法拍摄的时候要避免清一色的背景。背景的明暗反差应错杂一点,色彩斑烂的背景更好,为的是这在追摄中可造成漂亮的线条感,若拍彩色则更加绚丽多彩。
然而,拍摄动体最常用的是“凝固”法。平时,对于动体我们是司空见惯的,海陆空都有。人、动物、自然物和人造物都可成为动体。可是在特定场合中的动体,特别是快速动体,有时往往难于看清其“真面目”,如果用摄影手段使动体在高峰时一下子“定格”,我们便能端详其细部,了解其来龙去脉,感悟其精神力量,欣赏其动势美态。比如,凌空腾飞的威武雄姿,互不相让的勇猛格斗,飞流直下的汹涌瀑布,奔腾向前的飞驰摩托,若清晰地留在摄影画面上,难道不令人惊心动魄、为之动容吗?
拍摄“凝固”性的动体照片的关键,是采用高速快门速度。一般来说,1/500秒快门速度已足以能对付大多数动体,有时1/250秒也行,但对于极快速的动体,如下坡滑行,那就不得不用更快的快门速度。当然,一般情况下使用1/2000的速度基本可以凝固拍摄中可以遇到的99%的场面啦。对于dc拍摄动体最好是带快门优先挡的(也称快门先决式)。其次,拍摄动体经常要远距离进行,因而少不了用远摄镜头。但这种镜头使用时易于抖动,所以需稳稳握住,有必要尽可能的使用三脚架固定好。大变焦镜头的远摄端的孔径比较小,可以考虑高一点ISO的档位(当然啦,DSLR在这个场合会有相当的优势的),这样才能用上足够快的快门速度。远摄镜头因焦距长而景深小,这既是优点又是缺点。一方面,景深小聚焦要绝对精确,否则动体会模糊不清;另一方面,用得好可使背景虚化,突出清晰的动体。
当然,到底多高的快门时间才是合适的,这个问题要看实际情况来分析。
具体来说,“凝固”动体的快门速度取决于三个因素:动体的动速、动体的动向和动体与相机的距离。
一般的规律是,动体的动速愈高,所需的快门速度愈快(动体的动向和与相机的距离不变);动体与相机的距离愈近,所需的快门速度愈快(动体的动速和动向不变);动体的横向运动与斜向运动、竖向运动相比,所需的快门速度前者最快,中者次之,后者更次(动体的动速和与相机的距离不变)。
掌握了这一规律,不仅能根据三个因素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快门速度,而且还可增强应变能力。举例说,你想拍摄一个动体的“凝固,,影像,而可以采用的快门速度由于种种原因又达不到所要求的那样高,这时你可变换一下拍摄位置,或是迅速后退,拉大拍摄距离,或是调头换一个角度,变横向为斜向、竖向,从而容许把快门速度减慢。此外,利用某些动体在运动过程中出现的短暂停顿,比如跳高到达顶点的一瞬,快门速度也不必很高。
具体非要量化描述的话,我给出一个经验算法:
动体-快门速度
慢步行走;手势-1/500秒
快步行走;时速为16~24公里的车辆-1/1000秒
体育运动、跑步,时速为32~64公里的车辆-1/2000秒
奔跑的动物、飞鸟,时速约为105公里的车辆-1/4000秒
如果动体的运行和镜头成45度斜线方向,快门速度按上面所列的减半。如果动体和镜头成垂直方向运行,用上面所列速度的1/4就够了。同样,如果影像缩小,可以相应地减低快门速度。例如:将距离增加一倍(或者使用缩短一半焦距的镜头),影像的大小就会减半,所需快门速度也就减少一倍。
拍摄动体也可用“虚糊”法。把动体拍成虚糊影像的目的在于强调运动的速度和力量,夸张动态的猛烈性和激越性,渲染一种紧张气氛。
虚糊动体的基本手段是借助慢速快门速度。就快门而言,快门速度愈慢,动体就虚糊得愈厉害。如果选用的快门速度介于充分“凝固”影像和完全“虚糊”影像之间,那摄取的影像可能很有趣,即动体动得慢的部分是清晰的,动得快的部分是模糊的。此外,虚糊某一动体至少得采用何种快门速度,虚糊的程度如何,这与动体的动速、动向和与相机的距离密切相关,就是说,动速高、动向与相机的视向构成的角度大、距离近,虚糊动体的程度就愈高。倘若在慢速快门曝光的过程中再故意晃动相机,势必造成“天旋地转”,全景模糊,产生十分强烈的动态效果。如这幅照片,由于在1/8秒的曝光期间旋转相机,结果形成迅猛的“旋风”式动感,使比赛的激烈气氛和参赛者的拼搏精神跃于画面。
为使拍摄虚糊动体可用上慢速快门速度,所以很必要使用低iso设置,要是光线比较亮,有时还需加用中灰滤光片,以减少进人相机的光量。
还有一种处理动体的方法是追随拍摄,最终可取得动体基本清晰、背景虚化的影像,产生间接动感效应。所谓追随拍摄,就是摄影者手持相机,以与动体同等的速度紧跟动体行进,在恰到好处时就转身拍摄,这样,动体虽然被留住了动态,但背景却因相机的移动可能出现众多的动线,从而给人一种动体在“动”的感觉。不过要注意的是,追随拍摄中的快门速度不宜太快,不然会把背景给“凝注”,丧失应有的效果。通常,快门速度以不高于1/60秒为宜,除非追摄特别快速的动体,那就另作别论了。
追随摄影主要用于表现动体的"动态"和"速度"有下面几种追随法:
① 平行追随.相机与动体的行进方向成90°,拍摄时,相机平行追随动体.
② 纵向追随.当动体纵向运动时,相机随之纵向追随.如小孩向上荡秋千,相机向上转动.
③ 弧形追随.当动体弧形运动时,相机随动体运动,弧形追随.
④ 圆形追随.当动体圆形转动时,相机圆形追随.
⑤ 斜向追随.当动体由高处下降时,相机可斜向追随.
⑥ 变焦追随.拍摄者在面对动体在镜头轴向移动时利用变焦镜头在变焦中追随拍摄。这时动体的四周会出现放射线条,动感很强。
拍摄的要领是:当把动体对焦清楚后,随动体向前移动的方向,从远向近拉镜头,即从短焦距往长焦距拉动。如动体向后移动时,也可从近向远拉镜头,也即从长焦往短焦拉.变焦追随时,用左手拉动焦距,右手按动快门,在拉动焦距中按快门.背景要选择有景物的地方,这样才能在变焦时,出现迸发式的线条。拍摄时,因动体迎面而来,所以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拍摄前要选择安全拍摄点,以免被动体撞伤。
另外,拍摄时的背景选择其实十分重要,许多朋友在抓拍的时候只关注了主体,忽略了背景的选择最终拍摄失败。追随法拍摄的时候要避免清一色的背景。背景的明暗反差应错杂一点,色彩斑烂的背景更好,为的是这在追摄中可造成漂亮的线条感,若拍彩色则更加绚丽多彩。
标签: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