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业风雨数十载,历经计划、粗旷、精品、个性、品牌的发展阶段,期间引发了大量的开发意念和观点。在房地产广告运动中,同样出现不少经典的佳作,如顺德碧桂园、广州奥林匹克花园、万科四季花城、丽江花园、北京SOHO现代城、北京东润风景、左岸公社、锋尚国际公寓等,中国房地产异常繁荣,广告也步入了竞争杰作时代……
繁荣意味着竞争加剧,意味着只有更好,才能站在繁荣的浪尖,不致被惊涛骇浪淹没。
因此,我们有必要从一个高度来看待我们所从事的工作,以更具广度、深度、长度、高度的核心策略引发大创意,实现更严谨、更规范地专业化运作!
    如果说有房地产广告最佳规则,这就是下面的“四轮驱动”法则:
    我是谁?I’m who? 
    对谁说? Whom To Say ? 
    说什么?What To Say ? 
    怎么说?How To Say?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其中的奥秘:

    一、我是谁?(I’m who?):
    即分析问题,发现问题。想一想,“非洲的茅草屋和现代的居舍有什么不同?”分析阶段既要看,又要想,才能真正发现问题;看和想的广度、深度、长度、高度将决定楼盘的未来命运。广度指的是项目大环境;深度指的是项目小环境;长度指的是动态环境;高度指的是未来环境。
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为项目确定一个清晰的定位,房地产广告的定位必须符合创造第一、差异化、满足需求三大原则。

    二、对谁说?(Whom To Say ?):
    即界定目标人群。广告是传播沟通的一种方式。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既不想看广告,也不喜欢广告,甚至厌恶广告。然而,毕竟存在一种可能性,即有可能抓住某个特定人群的注意力,令他们对广告信息产生兴趣。因此,传播的前提是先要有目标人群,才会制定出针对特定人群的广告策略。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广告的诉求点和表现风格摇摆不定,就是因为对目标人群的研究不够透彻所致。
在目标人群界定过程中,我们往往觉得很多不同特质的人群都象“与我们有关”,这种现象是极其危险的。这里需要强调,做“广告”的时代已经过去,而我们现在是做“狭告”。在传播的丛林沼泽中,唯一能取得良好记忆效果的希望,是集中火力于狭窄的目标,实施市场区隔。因此,目标人群是越细分越好。
请记住一个规则:80%的生意是由20%的人导致的。

    三、说什么?(What To Say ?):
    即计划,传播策略。记得某位传播大师说过,消费者只会选择他们喜欢的事情做,广告就是要投其所好。表面上看,这一论断无可非议,但从心理学的“反向效应”来看,消费者作出的决定经常让我们出乎意料,所以,我们要善于发现目标人群心理深层的隐性需求。
请记住一个传播规则:跟有钱的人说文化,跟有文化的人说钱。
楼盘和顾客具有高度相关性,策略的核心是创造与目标人群有效沟通。


    四、怎么说?(How To Say?):
    说:即创意表现,怎样说出去。好的策略没有好的广告表现,那策略也将毫无意义。聪明的广告创意,往往是利用潜在顾客心中早已存在的需求作文章。在创作上,去凭空创造某种并未存在于心中的事物或需求,即使不一定不可能,也必会十分困难。房地产广告传播有其独特性,我们归纳出以下几个原则:
    1、要充分展现开发商关于居住的理念不管哪个城市,不管哪个时期。举凡优秀地产项目,均与开发商当时当地相对先进的住宅开发理念密不可分!广告要有能力把这一理念充分传播出去。
    2、立意要高一个优秀的地产项目,可以在一个阶段内成为市民心中的居住理想或居住标准,传播定位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为广告创意留下足够的表现空间。                                                  3、要具独特性、可长期发展不但有个性,而且是独占的(有时侯并非唯一,但因是首次提出或强势推广,可以抢先占位),人们对项目便会有一对一的联想。
    4、必须塑造出楼盘的识别特征楼盘总有一个(也只应有一个)最具传播价值的“识别特征”,它可以是楼盘某方面的素质,也可以是一种全新的居住理念,甚至只是一种特殊的角度与风格!但必须在传播中清晰呈现。
    5、识别特征应与楼盘和顾客有高度相关性识别特征如果与楼盘特点不相关,则广告缺乏支持点,不可信;识别特征与顾客当时的购买需求脱节,则广告无吸引力。例如:环境一般,却号称“大自然里的写意人家”;或者,对讲究实惠的普通市民大谈楼盘的艺术与品味。
    6、识别特征在广告表现上应具备可传播性消费者面对大量广告信息时,大脑反应会变得十分迟钝与麻木。此时有两种广告:
    一是以理性方式硬向人们灌输楼盘卖点;
    二是以感性方式与消费者进行情感(情绪)的沟通。目前看来,第二种方式更有效。
标签:房地产

相关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