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霞圃

 

中国园林之上海园林

 

秋霞圃位于上海嘉定区嘉定镇东大街,是一座具有独特风格的明代园林,由明代龚氏园、沈氏园、金氏园和城隍庙合并而成,为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

秋霞圃始建于正德、嘉靖年间(公元 1506年―1566年),是当时工部尚书龚宏的私人花园,园内有松风岭、鸟语堤、寒香室、数雨斋、桃花潭、洒雪廊诸胜景。清初龚氏子孙衰微,园归汪姓,始名秋霞圃。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改归城隍庙。乾隆中,与东邻沈氏东院合并,改建为城隍庙后花园。后多次遭破坏,现存建筑多系同治元年(公元 1862年)以后重建。园内建筑大多建于明代,而城隍庙则可以上溯至宋代,是上海地区最古老的园林。

秋霞圃以清水池塘为中心,石山环绕,古木参天,造园艺术独特,分桃花潭、凝霞阁、清镜堂、邑庙等四个景区。桃花潭景区的池上草堂,有“一堂静对移时久,胜似西湖十里长”的赞誉。堂南的一副对联:“池上春光早,丽日迟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草堂霜气晴,秋风飒飒,水流花放,疏雨相过。”此联将秋霞圃春秋两季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凝霞阁景区的“环翠轩”轩西有复廊式“碑廊”,上集明清碑刻17方。从西门入园,院内森桂轩的四周遍植桂树;轩南置明代遗物“三星石”,分别取名“福、禄、寿”;园内还有一“涉趣桥”,建于公元1921年。小桥连接曲径北岸,横跨幽泉清溪。如此灵巧古老的园林桥全国罕见,在上海堪称一绝。

秋霞圃布局精致,环境幽雅,小巧玲珑,景物与色彩的变化都不大,好象笼罩着一层淡淡的秋意,让人充满着诗情画意的遐想。


 

古猗园

中国园林之上海园林

  古猗园位于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初建于明嘉靖万历年间(公元1522-1573年),风格与苏州的拙政园比较接近。园中树石布局均出自江定竹刻名家朱三松之手。取《诗经》“绿竹猗猗”之句,定名“猗园”。古猗园占地130亩,分为逸野堂、戏鹅池、松鹤园、青清园、鸳鸯湖、南翔壁等六个景区,各有不同风貌。古猗园以戏鹅池为中心,西面建有明代的白鹤亭,北面是石舫,又称不系舟。东面有梅花厅,其建筑和厅外花街都采用梅花图案,四周种满了梅花。荷花池中建有宋代的普同塔,雕刻精美。南厅和微音阁前,各有一座石经幢,已逾千年历史。石舫对岸浮筠阁后是竹枝山。园林布局自然曲折,院落重叠,高堂秀亭,石舫水榭,竹径通幽,楼阁长廊,古树名卉,石径曲水,具有古朴、素雅、清淡、洗练之园艺特色。独到精巧的艺术构思,使古猗园更显出占朴、素雅、清淡、洗炼的气韵。园以园中保存的唐代经幢、宋代普同塔、尤以珍贵。“8?13”事变后,当地爱国人士重修补阙亭、独缺一角、名“缺角亭”、以志国耻,象征我国反帝民族之魂。


上海醉白池

中国园林之上海园林

  池前身是明万历年间礼部尚书著名画家董其昌饮酒咏诗之地。园林布局以池水为主,环池三面皆为曲廊亭榭,晴雨均可凭栏赏景。

  醉白池之名取于苏轼《醉白堂记》,谓宋代宰相韩琦慕唐诗人白居易晚年以饮酒咏诗为乐而筑醉白堂。顾大申擅绘画,善诗文,亦慕白居易之乐而以“醉白”为池、园名。醉白池的外园是新建的,内园是原有的,为全园的精华所在。内园以黄石堆砌的长方形水池为中心,四周绕以楼阁亭榭和长廊,以及高低错落、迤俪相连的花墙。池上草堂跨于池北,中挂程十发书“醉白池”题匾。堂东是具明代风格的四面厅。其东有大小湖厅对立,西南面有六角亭。四面厅东有一船形屋宇,名“疑舫”。园内植有梅、芭蕉、牡丹、金桂等。池北有300多年的樟树,池西有几株罕见的大冬青。池南廓间壁上有《云间邦彦图》石刻,镌明、清松江府属各县乡贤名士百余人之画像,刻画甚工,出自清乾隆年间徐璋手笔。醉白池树木茂盛,百年花香。早在清初就颇负盛名,1983年又增建赏鹿厅、玉兰院、深柳读书堂、雕花厅等处,醉白池现已成为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

中国园林之上海园林

相关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