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吉林馆标识、吉祥物正式发布 

  历时半年多,经过无数次甄选,吉林馆标识及吉祥物“长白精灵”终于在万众期待下,于4月18日正式发布,将被应用于吉林省参博的各个领域。

上海世博吉林馆标识、吉祥物正式发布

  吉林馆标识、吉祥物的特点及内涵

  从设计方案上看,吉林馆标识和吉祥物的设计特点主要遵循创新理念,突破了以往表现吉林的常用元素所形成的陈旧感,强调时代特征,即科技感、现代感,又不失吉林特色。标识采用了现代构成的手段,在曲线与直线中寻求和谐,块面的切割硬朗而充满时代感,缤纷的色彩也突破了冰雪吉林的给人们的常规之感,切合了此次世博会吉林展馆“长白山下放歌行”的主题,寓意着崭新的吉林正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充满活力地向前飞速发展;而吉祥物“长白精灵”有着外星生物特征的大脑袋和大眼睛,短小的四肢,俏皮的小屁股,黄绿色的身体,机灵、可爱,科技感、时代感、神秘感十足。

  据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创作团队主创人员、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徐欣、研究生处处长郭春方、吉林艺术学院视觉传达系主任吴轶博介绍,吉林馆标识的创作灵感主要来源于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林展馆的外形,经过对吉林馆的抽象演变,包含了长白山天池及森林的元素,突出了吉林的地域特色及绿色吉林、生态吉林的永恒主题,与此次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交相呼应;吉祥物“长白精灵”的设计灵感则来源于科技时代背景下具有神秘感的长白山天池生物,是科技吉林与生态吉林相融合的抽象化身,具有穿越时空的神秘感,故取名“长白精灵”。

  标识和吉祥物设计摆脱了以往传统的表现形式,但在根本的创作理念和元素塑造上仍然保持着吉林特色,如标识中吉林馆的外型当中包含了长白山天池湖口和原始森林的抽象形态;吉祥物设计理念就是由神秘的长白山天池生物变化而来,使得吉林的地域特色得以艺术的体现。

  吉林馆标识、吉祥物的征集及获奖名单

  2009年8月20日,吉林省参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筹备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参博筹委会”)研究决定,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吉林省参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林馆标识和吉祥物设计方案。标识及吉祥物设一等奖各1名,二等奖各2名,入围奖若干名。

  截至2009年9月20日,省参博筹委会共收到117份来稿,其中形象标识150份,吉祥物66个,活动受到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覆盖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我国台湾地区及国外也有人参与本次吉林馆标识和吉祥物的征集活动。所有应征作品均由省世博办统一收稿、整理。2009年10月14日,经专家评委与省参博筹委会成员共同评审,最终确认了获奖名单如下:

  吉林馆标识:一等奖获得者,空缺;二等奖:马帅(广东深圳)、吉林艺术学院;入围奖:李鹏(吉林长春)、刘竹昌(福建泉州)、苏志怀(浙江温州)、王常松(吉林长春)、李树(广东广州)、马志超(辽宁沈阳)、王猛(江苏徐州)、王潇(安徽合肥)、联硕传媒(吉林长春)、知秀设计(吉林吉林)。

  吉祥物:一等奖:吉林艺术学院;二等奖:李波(山东临沂)、苏志怀(浙江温州);入围奖:劳添强(广东佛山)、苏志怀(浙江温州)、王寿涛(山东烟台)、江明宗(台湾台中)、傅显渝(重庆)、罗国民(广东惠州)、联硕传媒(吉林长春)、威斯达经贸(吉林长春)。

  由于吉林馆标识未评出一等奖,省参博筹委会特委托吉林艺术学院创作完成。

标签:

相关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