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基亚首席设计师谈多元化与本土化设计

图为:诺基亚全球首席设计师 Frank Nuovo

Frank Nuovo是诺基亚的全球首席设计师,掌握诺基亚全球手机设计战略。诺基亚的副品牌VERTU堪称手机界的保时捷,正是由他亲自出马主导设计。《少数派报告》剧中汤姆克鲁兹用的未来手机也是史蒂芬史匹博大导演亲自邀请Frank Nuovo设计。新浪有幸能与诺基亚的全球首席设计师Frank Nuovo进行了对话。以下为本次对话的全文:

  访问者:蒋显斌 吕锦珍 高雯

  整理:新浪翻译中心

  Q:在中国,我们亲眼看到制造业已成为中国经济的强项,但在设计方面还在摸索。这是我之所以要向中国介绍世界顶级设计理念的原因,我希望中国人可以开始重视、理解这些理念,并希望中国可以由此获得一个重大的发展机会。能否先从你对中国的接触谈起?

  A:近十年来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十年以前我在的北京一眼望去尽是毛式服装、自行车和排队等候的公共汽车,现在你看到的是人们穿着范思哲的时装,拿着路易威登皮夹,开着奔驰、宝马,到处是高楼大厦。

  说到设计,就必须先谈一个课题―就是人们看待事物的方法。设计的最大灵感来自创造力的自由发挥和对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产品需求和不同风格的理解。事实上如果没有一个更加开放、更加自由的社会作背景,就很难从根本上来论“设计”这件事。如果你的思维定式是所有的东西都应该是同一的,那你就只能设计出千篇一律的东西。设计是排斥同一性的,当然,设计一系列物品时的确可以特别考虑内在的一致性或和谐性,但立足点绝不是以“同一性”为基础的指导思想。这是关于创新的一个基本观念。

  Q: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欣赏水平,你是否认为这与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呢?

  A:我认为是与文化有关。例如,在我眼中最具有创造力的文化当属伴随着有戏剧性的文艺复兴浪漫主义的意大利文化,因此一谈到设计,人们马上就会联想到意大利。在我们的印象中,意大利的传统设计是具有非常高的创造性和浪漫主义。而当谈到设计中的秩序与条理一面,人们联想到的是德国和丹麦。他们的设计多采用不锈钢材质,目标明确、条理清楚、目的性强,同时兼具创新。而在美国的设计中则几乎可以看到世界各国文化的影子。这是由于美国是世界各民族文明的大熔炉,具有多元文化的特性。

  我在诺基亚的设计中就体现了这种多元化的观念。诺基亚是一家芬兰公司,其北欧的设计理念强调目的,主张简约主义、形式为功能服务,没有太多的感性因素,更注重功能。我进入公司后引入了很多国际化的作法。我在这方面有一些心得,因为我以前在BMW的设计工作室(Designworks of BMW)工作,了解BMW的设计理念,并参与了BMW 545的设计。由于BMW的经历,我非常喜欢它们的设计,但在现实中我也有一辆保时捷、一辆英国车,另外还有一辆日本车和一辆美国车,足见我喜欢的是多样性。我的家具也来自世界各地。多样性是理解创造力的内核。在诺基亚,我总是强调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包揽所有最好的想法。

  西方文化从对中国和东方文化的了解中获得了很多灵感,现在的问题是中国本土能够产生什么样的设计灵感?我们对此还没有了解,从文化上讲,中国还欠缺这方面的经验。他们可以从自己的文化和思想根源中汲取的东西是非常独特的。就像你刚才所讲,现在他们的某些创意是从他人那里拿来的,而非源于中国。我也经历过别人抄袭我和我同事的设计,但他们总是说,抄袭你是对你的肯定,是一种所谓“文化上的恭维”(笑)!可你知道,我们呢就称呼其为“强盗”或“小偷”(笑)。人们尽管已经开始有这智慧产权方面的意识,但仍属于新事物。对精神创造的保护还不到位,还没有植根于社会文化和民众思想中。我最近读了一篇文章,有中国人在中国国内设计了新东西,也同样担心其他人抄袭。当人们有了发明创造的时候,就会期待可以从中赚取丰厚的利润,就会注意对发明创造的保护。―话说回来,原创的诞生是受多元文化的影响。

  Q:所以多元跨文化在设计界是很重要的课题?

  A:至关重要。设计工作室(Designworks/USA)的创始人查尔斯-佩利(Charles W. Pelly)非常喜欢在他的设计中注入多元文化元素。他喜欢外国题材,善于从外界汲取灵感。他是美国人,在瑞典求学,而后又在德国设计椅子并获得巨大的成功,后来BMW收购了他的公司。他对BMW设计工作室的发展有着最为深刻的影响,在业务不景气的时候带领公司走出了低谷,那段时间美国的经济和产品开发都比较低迷。我曾在设计工作室与查尔斯-佩利共事,后来我进入诺基亚并促使诺基亚的设计思维趋向国际化。

  Q:我从网上了解到具有手写输入功能的诺基亚6108手机最初是由诺基亚的北京团队开发的?

  A:我想不起这位设计师现在在哪里,他可能已经不在北京了。不过这款手机的创作灵感肯定是来源于对当地文化的研究,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外观设计。它看起来很像是一位剑客(编者:像秦兵马俑)。虽然正面还是沿袭了诺基亚产品的一贯特点,但核心创意来自于当地文化。

   诺基亚首席设计师谈多元化与本土化设计

 图为:新浪执行副总裁、新浪热线总经理蒋显斌(右)正在与Frank Nuovo(左)对话。

  Q:全球“虚拟协作(Virtual Collaboration)”是诺基亚设计团队的运作模式。请问中国的设计人才在虚拟协作中的能力和地位如何?

  A:我们希望能够在中国招募人才,但是有难度。一个是找到具有开放型思维的人不容易,再就是中国缺乏设计师的“人才网络”。后者尤其重要。在日本,由于索尼等公司的设计活动非常活跃,于是就有现成的工业设计人才网络。韩国在三星一类公司的带动下,也形成了相当多的设计人才网络。在美国,设计者网络也很发达,我几乎直接或间接地认识所有的设计人才(one or two degree separation)。在英国和德国也是如此,设计师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你感觉你认识所有的顶级设计师。但是,中国就没有这样的网络。中国有设计人才,但你只能通过艺术类院校与他们取得联系。艾洛米-阿斯南是我们团队中的一位设计总监,负责学术设计研究活动。他对中国和亚洲各国的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尽管他大部分时间生活在芬兰,但他与中国和中国设计师的联系非常密切。

  Q:诺基亚的总部位于芬兰,而您领导的设计中心却设在洛杉矶。这是什么原因?

  A:这种情况确实比较少见。这有两个原因:1995年的时候,我在公司里算是设计经验最丰富的人了。那时,我已经为诺基亚做了多年的设计。我了解市场运作,在诺基亚总裁彭培佳(Pekka Ala-Pietil?)先生身边工作多时,诺基亚新出的那些大受欢迎的手机都是我设计或指导设计的,这些都给了我很多信心。而我还有在一家世界顶级咨询公司从业的经验。我相信过去的经历对我有所裨益。

  1995年7月的一天,老板跟我说:“喂,弗兰克,你来替诺基亚建立一个全球工业设计中心吧。对了,你愿意把它设在哪儿?芬兰还是英国?”我回答说:“如果你让我做的话,我希望设在洛杉矶。”为什么呢?因为所有顶尖的汽车设计中心和先进的概念设计中心都在这里。美国著名的艺术中心设计学院(Pasadena Art Center)在这里。我所有的人际关系网也在这里。我能用来顺利建立这个设计中心的所有资源都在这里。你要是让我在别的地方白手起家,那肯定就是两种情况。当时,我们就像赤手空拳出去闯天下的孩子,哪里合适就在哪里发展,不能因为总部在那儿就一定也要待在那儿。当时我还说,我了解这里的楼市行情,熟悉这里的生活方式,这些可以让我不费吹灰之力就把世界任何地方的人吸引来加州工作。你随便去哪儿吆喝一声:“听着,有家大公司招人,薪水不错,而且工作地点在洛杉矶!”保证有人抢着来。你要是换成在英国一个古旧的小镇,哪怕是伦敦的郊区,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如果是伦敦市区,那会好一点;赫尔辛基,会好一点;东京,会好一点。要是在加州,哇,那就简直太棒了!

  就这样,我很顺利地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在这里建立了产品设计中心,组建队伍,开发流程,在这里制定战略,培训人员。在过去的十年里,我们从世界各地网罗来设计人才。现在,我们在各国的设计部门就是根据在这里形成的模式建立的。可以说,我们在各地都有设计方面的领军人物,他们是我这个设计团队的管理成员。为了让这些四散的部门协调运作,我一年到头都在路上跑。真不容易。如果把这些人都集中到一个办公楼里,当然会简单得多。如果仅仅出于方便管理的考虑,我们当然有很多种不同于现在的选择。然而我们采取的方式是:在世界各地建立起一支支实力雄厚的具有前瞻性思维的团队。从战略角度讲,在多个国家拥有工作团队是有利的,他们会提供各种不同的创意。这种多元化意味着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才和对多元文化的理解。要实现这种多元化并不容易,不过我们在这方面已经做得非常好了。我敢说,其它任何机构在多元化方面--无论是性别、种族还是文化背景上,都无法与我们相比。这实在令人兴奋,很了不起。我们在观念上非常领先,同时也非常现实。只是做起来不容易,大概所有了不起的事情做起来都不容易。如果有一天,我被人们记住,或许会是因为在创立诺基亚设计中心时坚持多元文化和多元创意而被人们记住。

  Q:中国地区的设计人员在整个诺基亚设计中心里占多大比例?

  A:人数在不断地壮大,就跟其它国家的设计团队一样,他们也是一支相当大的队伍。他们有的属于工业设计,有的属于包装设计,还有机械设计的。就工业设计来说,他们至少占了总人数的百分之十以上。

  (编者:Frank接了个来自伦敦的电话,回来后话题转入远距沟通与会议方式)

  Q:新浪是一家面向全球华人的互联网公司。我们相当的依赖互联网,比如经常使用电子邮件、MSN等等,即便在同一间办公室或是隔壁,也要在网上沟通。

  A:是的,借助即时通讯工具和网络会议设备,人们可以在通话的同时,共同研究一份文件。我认为,两个人见面认识以后,就建立起了私人关系 ,然后就可以通过电话交流了。如果从没见过面,接到对方的电话时总不免感到奇怪:“这个人是谁呀?”

  总的来说,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以通过电话沟通,但彼此之间会有障碍。就算是同样的文化背景,甚至是同一地区的人也可能存在语言沟通上的问题,比如纽约人与加州人打电话,可能就因为语气不同误解对方的意思,更不要说和伦敦郊区的人打交道了。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两个人在交谈中涉及到的关键内容往往是双方共同的工作任务,具体说就是文件、图片、物品等等。

  于是我们开发了一些线上数字研发工具,这些工具可以真实地展示物体的三维效果,并可以对设计目标进行即时的绘制、标记、修改、缩放、旋转等等。我们开发这些工具是为了方便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团队进行线上研发协作,大家可以面对一个设计方案一边讨论,一边修改,共同寻找解决办法。

  如果英国、芬兰或是北京的研发团队设计出一个模型,他们马上就会将设计图纸发送到我的办公室。我的设计团队会在两个小时内将一个实际大小的蜡模拿给我,由我来进行评估。由于产品设计项目很多,如果都等我做最后的决定,早期阶段出现的问题就无法及时得到纠正。现在我们有了更为成熟的流程,我会提前介入设计过程,在产品创意的初期就给出策略性的指导。如果我觉得一个创意无法接受,我就会让设计人员去修改。我在不同的设计阶段进行监控。我们有受过专业培训的人才,有明确的设计意图,有具体的作业指导,整个体系层次分明,非常成熟,每个人都知道应该从何处着手。

  Q:您能谈谈设计吗?设计可以是指外观、式样、造型,同时设计也要符合技术的要求并最终满足人们的需要。

  A:是的,设计有着非常广泛的含义,有时候这个词会被滥用或误用。

  Q:您负责的领域是什么?

  A:我负责产品最直观的部分,就是怎样通过产品外在的吸引力促使人们购买它,但这并不是我独占的领域。在诺基亚,是没有所谓的地盘的,市场业务不是市场人员的地盘,销售业务也不是销售人员的地盘,技术方面也是一样。每个人都是自己领域内的专家,是创意方面的指导者。诺基亚是一个水平结构的、重视互动的公司。我们甚至没有头衔和称谓,在内部,我们只是叫对方的名字。我们甚至不允许在Frank Nuovo前面加上首席设计师的称谓,不允许任何人建立自己的领地。如果是在德国,就会有Frank Nuovo博士等一系列的头衔,为的是获得别人的尊敬。而诺基亚的内部结构是横向的、扁平的,强调以人为本。在我们内部讨论中,大家重视的是谁有最好的想法,谁有成功经验,谁的创意最有可能成功。我所负责的是工业造型设计,但这并不是我的领地。产品涉及样式、风格、互动性、使用界面、功能等诸多因素,将这些因素以合理的方式整合在一起才能产生好的产品。

  Q:诺基亚的软件和用户界面的互动性很好。你们好像从很早就开始有这个传统了。

  A:是的,这是一个强势基因。

  Q:这是经你优化的设计因素之一吗,还是诺基亚一贯坚持的传统?

  A:这是在不断演进的,由于现在手机的功能越来越丰富,我们对此格外重视。我们所有的产品都具有这一共性。对了,你见过我们最新款的手机吗?(展示手机Nokia8800)我们正在做的是把人们对手机的奢欲(Phone Lust)再重新找回来。在设计这些“奢欲型”手机时,其实我们不只是把它看作手机--而是让它成为人们满足欲望和梦寐以求的东西。你看这是新款的诺基亚8800,它是不是让你想起原来那款铬金属外壳的手机?现在这个新款是采用不锈钢机身。

   诺基亚首席设计师谈多元化与本土化设计

图为:诺基亚8800手机。

  Q:这一看就像是您设计的,就像是您的签名作品一样。

  A:是的,这也是给我赢得声誉的一个产品。设计这款手机的是一支来自不同国家的设计师组成的团队。它的设计策略是在这里制订的。高端产品设计部负责人是我委派的。我们把精力主要放在原先那些铬金属外壳手机的升级换代上。记得诺基亚8860吗?基于这款铬金属手机,我们设计了一款铝壳手机,接着是一款钛合金的。之后,我们有很长时间没有推出新款。

  Q:那款钛合金外壳的手机采用了“上滑式”设计。

  A:是的。我从九十年代初开始就一直推行这种“上滑式”设计。

  Q:我觉得,男士们用这款手机挺好的,但女孩子可能不适合吧?

  A:不,你错了,人人都喜欢它。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这款手机吧。这款VERTU手机--你们一定听说过VERTU,我们的奢华型手机品牌--这一圈是皮的,这里是蓝宝石水晶的,这是航空陶瓷,这是流金(Liquid Metal)。其余部件都是不锈钢的。

   诺基亚首席设计师谈多元化与本土化设计

 图为VERTU牌手机系列之一。

  Q:蓝宝石?

  A:是的,它就像一部顶级法拉利跑车,是VERTU品牌中的高端产品。这款手机市价3万美元。手机这一面都是蓝宝石水晶的,金属部分都是铂金,值得上一打结婚戒指了。这就是诺基亚底下的奢华品牌VERTU。材质是这里最关键的。VERTU所做的这项开拓性工作,目的在于从设计和材料加工的角度探索如何进入大市场。从这些经验里,你会摸索出适合大市场高端用户的产品。其实就是奢侈品,我们把这个叫做大市场的高端产品。

  Q:这个是多少钱的?

  A:起价5千5百美元,最贵的要3万美元。

  Q:堪称是手机中的宝马或保时捷!

  A:没错。它跟劳斯莱斯是一个层次的东西。这个手机后面整个是航空陶瓷的,这里也是陶瓷的,连这些螺丝都是纯铂金的。这款手机有不锈钢版的,有白金版的,还有黄金版的。这两款手机都有贴身服务,第一年全年24小时一键拨通的贴身服务。这些产品显示了我们技术的成熟,和充分运用各个档次材料的设计策略。VERTU旗下的产品都是从这里诞生的,是我亲自参与设计的。它是我的手机设计中的法拉利。

  Q:VERTU在中国有销售渠道吗?

  A:有的。你在香港机场的那家店里就可以买到,北京机场或是哪里也有,上海也有。VERTU在中国做得非常好。

   诺基亚首席设计师谈多元化与本土化设计

 图为:VERTU牌手机系列之一。

  Q:它能显示出使用者的身份。

  A:非常。这与文化有关,某些商品可以体现身份,比如劳力士手表。

  Q:这款手机的型号是什么?

  A:它属于诺基亚8800系列。它的精彩之处是开机时的屏幕显示。VERTU采用蓝宝石水晶,这里是矿物玻璃,是防划痕的。

  Q:容易破损吗?

  A:我想你不会像对待便宜手机那样对待它。好比说你有一副很好的眼镜,一块昂贵的手表,一部好车,你都会格外小心。你会把车停放在特别可靠的地方,小心地照顾你的眼镜。这款手机拥有高解析度的显示屏,但它的拍照功能并不特别出色,因为我们不想让它承载太多花哨的功能。它是一款漂亮的手机,支持蓝牙技术,具备手机应该具备的功能。内置相机的分辨率是SVGA,不是百万像素的。如果配备百万像素的相机,就需要一个移动记忆卡, 体积将因此变得过大。我们要清楚产品的定位。从时尚的角度来看,这款手机(Nokia 7280)相当出色。界面的设计是从一个比iPod更早的理念中开发出来的,比如它的旋转功能。这款设计是在上海发布的。手机外形像一只唇膏,不过我不想把它叫做“唇膏手机”,因为我不希望购买者认为这款手机只适用于女性。

  Q:我有一位女性朋友就想找到这样小巧的手机― 企图可以很性感的藏在高筒丝袜里面。

  A:真的吗?另外,它的屏幕像是一面镜子。这款手机还拥有GPS附件等许多东西。我们还有很多针对年轻人群的时尚手机。

  Q:在您给我们展示这款手机之前,我们谈到诺基亚手机的用户界面互动性很强,一旦习惯使用诺基亚,就很难改用别的手机,退出障碍很高。

  A:这正是我们设计的核心部分,是诺基亚用户界面设计理念的核心。

  Q:很想听听您对使用者界面的看法。诺基亚的使用者界面非常独特,其他人试图模仿,却很难超越你们。

  A:是的,他们总是想去模仿,而不是另辟蹊径。举个例子,多年来所有的手机制造商一直在考虑把“通话”键放在左边,“挂断”键放在右边。当初我觉得这样放置非常符合逻辑,就和同事一起这样设计了。现在你会看到摩托罗拉手机虽然也都在谈“通话”键 放左边,“挂断”键放右边,但是长时间以来就是不愿意去做,因为这已被公认为是诺基亚原创的使用语言。三星则不以此在为意,全面使用这套界面逻辑。

  在这组手机的语言中,包含一个中心卷轴配合左右两个软键,藉着软键输入来浏览于水平群组菜单的设计是诺基亚发明的。而这些设计上很多已经成为全行业公认的标准。我们其实有很多这方面设计专利,但我们并没有紧抓着权利。 更多的我们认为这已经逐渐成了业界的标准,默许业界遵循诺基亚逻辑。这毕竟是诺基亚的设计传统,我们的工作方式、设计思路和表现形式都是诺基亚的宝贵财富。

  用户界面的设计也是一样。就拿可以随意更换外壳的5100系列手机的使用界面来说,它的“一指通”快键设计当时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其受欢迎的程度以后再没有哪一款手机能够企及。该项技术面向大众推出后,立刻就成为易学好用的典范。你把它拿给你的祖母,她也很快就知道只需按一个键就可以拨打电话了。操作起来真是太简单了。这款手机对那些只需要基本功能的人来说实在太棒了。一个人即便对技术没什么兴趣,他一样可以轻松地进入菜单,完成所有的操作。

  Q:在您这个位置上,是否经常面临着一个产品是否完美和是否畅销的矛盾?

  A:这就是赢得关注(mind share)还是赢得市场(market share)的差别。具有艺术性、能够吸引人的设计是很重要的,但这个设计不一定所有人都能接受。有的产品不是为所有人设计的,而是为吸引特定的人群设计的。有些创意从一开始就没有要所有人都接受它。

  我们看看成熟的行业--比如汽车行业吧。两门车一般都没有什么后备箱的空间。像保时捷之类的车,动力可以达到300马力。这样的车不是为所有人设计的,但它绝对具有诱惑力,而且它树立了公司本身的形象、地位。然而,你再回过头来看看大众市场的产品,每种产品都可以找到很多不同的品牌,这时你也许会意识到,由于有一些独特喜好的存在,他们需要去开发这个领域,为了增加他们的市场份额,他们就必须拿出新的概念来吸引消费者,争取那个数量最大的“中间阶层”消费者。这种产品在功能上走的是大众化路线,它们所吸引的消费者数量非常庞大。

  诺基亚的个人通讯器(Communicator)是一款商务手机,体积要比现在一般的手机大一号,线条流畅,灰色的造型非常酷。它的显示屏非常大,可以显示整个网页。宽屏幕的设计能显示比一般手机多很多的内容。它针对的也是一个独特的群体。它拥有标准的通话功能,有一个很酷的键盘,以及众多其他功能。它还有一个升级版,功能更加强大,是为商务人士度身打造的。它的目标客户非常明确,所需的只是设计而已。客户需要基本的电话功能,基本的语音功能,以及上网的功能:这些都有了。它囊括了所有的功能,但我们没有打算让它具备最强的短信收发功能。不同的人使用一个产品时的用途不同,对于产品的需求也是不同的。

  我再回过头来回答你的问题吧。扩大销量和占领核心市场是两种不同的策略。要想同时并行不悖地执行这两种策略是很困难的,不是每个公司都做得到。只有诺基亚这样的公司才能从容游刃于这两种策略之间。很多公司只能放弃一部分业务,只把精力放在核心市场或是大众市场。两线作战的投入成本是很高的,也需要市场营销方面的审慎操作。我们不是随随便便就发布一个产品,而是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产品。推出一个奢华品牌,需要全力以赴。诺基亚做事从来都不虎头蛇尾,一旦推出一个产品,就一定要做得有声有色。

  Q:大概有一年左右的时间,诺基亚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止迭回升--诺基亚这样的国际大品牌与中国国产品牌之间存在着市场竞争。设计是诺基亚公司的强项,在当地市场份额发生变化的时候,您认为设计为赢回市场份额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A:首先,我们不能丢掉自己的传统。人们了解路易威登是怎样的品牌,了解劳力士是怎样的品牌,也了解诺基亚是怎样的品牌。我们清楚我们是国际品牌,不能像当地竞争者那样采取廉价策略。所以,我们仍然保持旺盛的斗志,相信只要我们坚持高品质的创新设计,就不会失去现有的地位。就像BMW、奔驰这样的国际品牌,他们不会被当地竞争对手的动作所干扰,他们只要专注于自身,就能保住品牌地位。我忘记是谁说过,你应该向前看,凭借自己的力量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而不是回过头看谁在追赶你,谁在模仿你。我们的策略是想方设法让人们接受我们,把我们的品牌渗透到中国各地。我们要让大家认识到,诺基亚是非常强大、可以信赖、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人们看重诺基亚不仅是因为它的设计出众,还因为它坚实的技术能力和良好的声誉。品牌是有价值的,在Interbrand进行的品牌评估中,我们排名第八,以前最高曾排到第五。因此,我们的竞争力是其它公司难以匹敌的。只要我们能保证产品品质,不发生重大失误,那么就不会失去领先地位。

  Q:在过去的十多年里,诺基亚在设计上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其它一些手机大商,似乎却才开始高度注重设计方面的整体概念。这不是应该很明显的重点吗? 它们为什么现在才意识到?

  A:是的。而且他们的总设计师总是不断换人,不像我,一直都在这个位置上,在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上就能始终坚持不变。我的观点始终是“更新、更新、更新”,而不是“守旧、守旧、守旧”。但有时我也会受到指责,比如说,我们以前一直没有推出翻盖手机。这并不是因为我反对翻盖手机,而是因为有其它的原因使我们必须集中精力在其它类型的手机上。但这已经过去了,我们早就有了翻盖手机。在史坦利看来,我们在多元化方面始终独占鳌头。我不知道其它公司为什么花了这么长时间才认识到我们早就已经明白的道理。我想它们还是投入不如我们大,也不像我们这样尽了全力在做。它们知道应该怎么做,但我想诺基亚的文化还是无人能及的。我知道三星以及摩托罗拉都在往设计上投资,很大的投资,但我敢说,长期来看,投入最大的仍将是诺基亚,这是诺基亚文化的一部分。

  Q:我在《连线》杂志上读到一篇关于三星公司的文章。三星从一家贩售水果、干鱼的小公司成长为电子行业的国际巨子,他们也有重新夺回市场份额的经历。在中国,人们提到三星时会说,那是一家以设计为本的公司,给予了许多中国转型企业激励与启发。我想知道,同样是以设计为本的诺基亚是如何看待三星的转型?

  A:要知道,在手机、汽车、手表这些已经相当成熟的产业,所有公司都会注重设计。现实的情况是,好的设计是进入市场必须付出的代价,是入场券,平庸的设计则绝对不够也行不通。一家公司要想进入市场,就必须拿出像样的设计来。所以,摩托罗拉也好,三星也好,都要推出好的设计,这是他们的入场券,没有什么特别的。过去十年来,我们一直很重视设计,而其它公司是最近才真正地重视起设计的。对于我来说,不仅是做什么的问题,而是如何去做。于是又回到文化层面上来,诺基亚的设计不是芬兰的设计,也不是美国的设计,它体现的是国际化的设计理念。三星公司来自韩国,带有浓厚的韩国风格。不过我不会对竞争对手的设计进行评判。正是由于各公司争相推出不同的设计,国际市场才呈现出百花争艳的景象。我在诺基亚已经很长时间,我们的团队是很棒的,但随着手机行业日趋成熟,我们自己清楚每一项设计的生命周期会很短暂。就像汽车业和时装业,由于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所有的创意几乎都被轮过一遍了,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会满心期待每季的新款设计。我们必须知道我们所处位置,还是有足够的创新空间和足够的品质提升空间的。

  Q:您认为今后五年,在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在中国--设计将扮演何种重要角色?

  A:首先,诺基亚具有长远的眼光,我们比任何对手都更加懂得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目前,市场上有很多竞争对手的好产品。事实上我们曾经错过了某些机会,但凭借着良好的创新能力,我们很快就扭转了局面。诺基亚一直面向未来,我们在产品类别和设计风格方面是有前瞻性的整体构想的。

  关于中国,我们会积极参与中国的市场,增强对中国的了解,在中国进行设计开发。我希望看到的是从中国的文化土壤中培养出国际级的设计师。我认为这很重要。我们可以把这些设计师送到洛杉矶的艺术中心设计学院或者斯坦福大学学习,那里的设计课程非常棒--艺术中心的课程更加专业,艺术学院的课程则更紧凑,我更喜欢艺术中心。培训一定要建立在文化的基础上,重点不是强调文化的差异,而是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芬兰设计师的思维是芬兰式的,德国设计师也有自己的特点,意大利、英国的设计师亦然,但他们每个人的头脑中都有国际意识。问题是我们能否从中国的语言、文化中得到启迪,产生出独特的设计。

  文化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我们会利用文化影响来推广我们的产品。例如,我们将一款手机命名为Jinx,得名于哈里-贝瑞在一部007电影中扮演的邦德女郎Jinx。你可能不喜欢这个词,因为它有些迷信,但它的确是源于那部电影。

  Q:你还为电影《少数派报告》设计过手机,谈谈这个吧?

  A:是这样的,有一天史蒂芬-斯皮尔伯格手下的工作人员打电话给我,请我参与讨论一个创意。我用了两个小时跟他们的创意小组讨论未来的通讯设备,然后他们请我设计一两个构思。于是,我就设计了一款怀表式的手机。这款手机是我亲自设计的??我想出创意,然后画出设计图,然后由我们把它最终制造出来。那是一个可以像怀表一样弹盖打开的手机,非常酷。最后他们用了这个设计的一两个概念,但这个模型并没有出现在制作完成的影片中。

  Q:那个手机在市场上有卖的吗?

  A:没有,这些构思都没有实际的产品。不过其中的某些想法,比如不锈钢外壳,是会呈现在现实的产品中的。

  Q:国际上有许多设计奖项,比如iF,红点(Red Dot)等。您如何看待产品获奖与市场份额之间的关系?

  A:我获得的第一个大奖是红点的年度最佳首席设计师奖,而后是年度最佳团队奖,这是很有声望的奖项,我们都上了杂志。我所知道的所有国际性设计大奖我们都得过,比如IDEA金奖、IDEA银奖,所有的iF奖项,以及日本的一些奖项。设计类的重要奖项一般都是由美国、德国、日本这些设计大国颁发的。

  不过奖项并不等于销量。有的时候奖项甚至带来霉运。就像获奥斯卡奖的影片可能更注重其艺术性,因此不见得获得理想的票房。因此一项创新设计并不一定带来眼下的成功,不过却可能在未来得到认可,因为这样的设计往往是领先于时代的,而奖项的评委看重的就是这种先行的意识。而这种创新是要高于大众的接受能力的。大众往往会接受非常直观的产品,但对于创新性很强的产品,大众往往并未做好准备。

  如果你研究一下那些真正的创新,就会发现,电视花了十年时间才走进千家万户,传真机也花了近十年才为普通人家所接受,面向大众推出的蜂窝电话出现于1988年,但直到98年才真正随处可见。然而,树立一个优秀的品牌则需要更长时间。诺基亚从最初一家默默无闻的胶鞋制造厂发展到全球第五大品牌,就用了相当长的时间,当然这也与产品的性质有关。我不知道现在的数字如何,曾经有一段时间,每五个手机用户里就有三人使用诺基亚。而我们为大众设计的不同型号的手机也得过很多国际大奖。总之,对畅销和获奖要有合理的认识。

  Q:我们今天的采访内容将刊登在新浪网科技频道上,这也是我们首次向读者介绍工业设计。我希望您从诺基亚设计师的角度向我们的读者阐述一下,在未来的五到十年内,什么样的设计会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影响,以及您对中国的用户怀有怎样的愿景和承诺。另外,我们的读者中还包括很多学习工业设计专业的在校学生,您能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吗?

  A: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在今后的五年里,该做什么。在考虑这个问题时,必须先弄清楚前面我说过的文化影响的问题:文化影响意味着什么?你能拿出什么独特的东西给全世界看,中国能拿出什么独特的东西给全世界看?中国能否生产出与众不同的原创性产品?能否开始改变它看待一件产品的角度,从世界工厂转而成为原创产品输出地?中国能拿出独特的产品吗?我认为中国是有这个潜力的,而且必须要这样做。

  至于第二个问题,现在机会摆在你们面前,中国的年轻一代应该趁此改变目前的现状。毕竟,这是前所未有的好机会,你们要是能抓住它就太好了。诺基亚,包括我自己,我们都致力于成为中国以及亚洲极具影响力的企业。在设计方面,我们在中国有一支设计团队。就像我们在世界其它地方一样,我们在中国建立设计团队,是为了参与中国的经济成长。我们在当地开展业务,同时对当地的人才给予支持。对于任何一位年轻的设计师,你能帮的最大的忙就是聘用他,支持他成为全球产品开发环节中的一份子。而这意味着不单是为中国市场设计产品,也是为世界其它地区的市场设计产品。我们不想让中国设计师仅仅为中国设计,我们希望看到中国设计师为全世界设计。所以,我们关注的就是中国的设计师能不能拿出独特的、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这个产品要能真正地不同于意大利、美国、德国、芬兰的原创设计。你们应该从自己的文化元素,从自己的视觉文化、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

  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世界各地的人都喜欢其他国家所独有的东西。但是,一个经常往返于不同国家的人会发现,无论飞到哪里,全世界的机场都一个样子:一样的商店,一样的商品,这实在很令人失望。我希望有一天,当飞机降落在中国时,我会发现这里的机场与众不同,不仅建筑美观还有更强的文化感。

  所有的机场都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出来的,这真是很悲哀的事情。各地独特的文化被撇到一边,因为我们必须要国际化,必须要……也许大多数人对于机场的要求就是舒适,并不需要在外观上有太多的变化。但就我而言,迪斯尼乐园里的变化都比它们多,一个个不同的主题,就是一个个完全不同的场景,他们至少在有意地寻求变化。当你来到法兰克福机场或是香港国际机场时,你会发现它们真是漂亮,令人叹为观止。但是否有当地特色呢?

  Q:不要扔掉传统?

  A:不要扔掉传统。

  Q:也不要闭门造车。

  A:正是这样。就说我自己吧,我祖父十五岁时从意大利西西里移民到美国,我们家其他亲戚也是从意大利来的。我的根在意大利,我牢牢地记着这一点,这是我创作激情的源泉。我虽然是美国人,但我是意大利裔的美国人。我从中感受到了意大利人的浪漫主义精神,这是我创作的动力。每个人身上都有诸如此类的影响,你应该把它发掘出来。

标签:诺基亚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