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知道了,在手持状态下,低于安全快门速度拍摄时,发生抖动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解决的办法是采用三脚架来固定相机,或者是提高感光度或是采用更大的光圈来提高快门速度。

    但是很显然,这三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没有人会随时随地地将三脚架带在身边,提高感光度则会影响到成像质量,而大光圈镜头则会让你的成本带来几何级数的增长。对某些人而言,多花3倍以上的价格购买一只光圈只大一档的镜头并不是十分必要。

    还好,如今部分数码单反还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就是光学防抖技术。

    我们或许都知道,低速快门下,因为手部的抖动,导致光路发生偏差,这就是造成成像不清晰的根本原因。而光学防抖技术,则可以在发生这种抖动时,通过光路上的某个元件做反方向的运动,这样便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这种抖动。通常,我们用“降几档”作为评判光学防抖系统效果好坏的指标。所谓降几档,就是指光学防抖功能开启后,安全快门速度能够降低几档。例如,安全快门为1/60秒的情况下,降低一档则为1/30秒,两档则为1/15秒,三档则为1/8秒。也就是说,本来,在某种拍摄环境下,需要1/60秒才能保证拍摄稳定,而现在,即使使用1/8秒的快门,也可以保持拍摄的稳定性。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无需三脚架了。

镜头防抖和机身防抖的区别

    光学防抖技术分为两种镜头防抖和机身防抖。镜头防抖指的是通过镜头中镜片的移动来对抖动进行补偿。目前的数码单反中,佳能的IS和尼康的VR都是采用镜头防抖,松下的数码单反也采用镜头防抖模式,其配套的徕卡镜头采用了一种叫做MEGA O.I.S的防抖技术。镜头防抖的优点是在取景时就能很直观地看到防抖效果,但是,防抖镜头一般会比较贵。而且,你只有在使用光学防抖的镜头时才能获得防抖能力,如果一旦更换了不具备光学防抖的镜头,在拍摄时也就失去了这种能力。

    机身防抖则通过感光元件(CCD或者CMOS)的移动来补偿抖动。这样一来,在使用任何镜头时都可以获得防抖效果,可谓是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但是,这种防抖方式在取景时并不能直观地看到效果。另外,机身防抖在使用不同镜头时的效果存在一定差别,在使用某些镜头时的防抖效果可能并不是太明显。

    除了佳能和尼康两大巨头以及松下,目前具备防抖功能的数码单反都采用机身防抖,包括柯尼卡美能达/索尼、宾得、三星和奥林巴斯。这里要提醒的是,如果一款采用机身防抖的数码单反相机(例如奥林巴斯的E-510)遇到一款光学防抖的镜头(例如松下的镜头),千万不要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实现双倍的防抖效果。这时候正确的使用方法是:关掉其中一个防抖系统。

标签:

相关文章

随机推荐